岂择龙江与虎丘,飘然只是采真游。
自甘藜藿如僧戒,不戴芙蓉亦羽流。
千里烟波随放荡,一房花石共绸缪。
他年约尔频相见,来往三茅峰上头。
【注释】
- 叶汉客: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 龙江、虎丘:地名。
- 采真游:道教谓人得道成仙,为采药炼丹之游。
- 藜藿(Li Huò):野菜。
- 僧戒:佛家戒律。
- 芙蓉:荷花。羽流:道士。
- 三茅峰:道教名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与武当山、齐云山并为道教胜地。
- 绸缪:指男女相恋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相见的美好祝愿。
首句“岂择龙江与虎丘”,意在表明自己并不拘泥于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这里的“龙江”和“虎丘”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即采真游的道路。
次句“飘然只是采真游”,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志向。他宁愿像僧人一样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像道士那样戴着华丽的头饰,过着浮华的生活。这里,“飘然”、“只是”等词的使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坚定信念。
“自甘藜藿如僧戒,不戴芙蓉亦羽流”两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和升华。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操守,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这种精神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句“千里烟波随放荡,一房花石共绸缪”,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共同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享受着彼此间的关爱和陪伴。这里的“烟波”、“花石”等意象,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
最后两句“他年约尔频相见,来往三茅峰上头”,则是对未来相见的期盼和祝愿。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朋友频繁地见面,一起欣赏美景、交流思想。同时,他也期望能在三茅峰上重逢,再次感受那份纯真和美好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它既是一幅山水画,又是一首抒情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