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烧华烛列铜盘,小竹檠新剔起看。

偶结红花如自笑,但留青焰益人寒。

油边鼠迹时三过,卷里萤尸近半干。

愿托光明通般若,夜深惟见戒僧坛。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灯的,通过对灯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佛教般若智慧的理解。以下是对每一句的具体释义和分析:


  1. 休烧华烛列铜盘,小竹檠新剔起看。(停止燃烧华丽的蜡烛,使用小巧的新竹制的灯具来照明)
  • “休”意为不要,表示停止的意思。
  • “华烛”指的是华丽的蜡烛,通常指装饰精美的蜡烛。
  • “列铜盘”是指摆放着铜制盘子,这里比喻豪华的照明方式。
  • “小竹檠”是指小巧的竹制灯具。
  • “新剔起”是指刚刚被取出或被点亮。
  1. 偶结红花如自笑,但留青焰益人寒。(偶尔点燃的红色花火像是在嘲笑自己)
  • “偶”表示偶然或偶尔。
  • “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点燃,或者用来形容花火的形状像花朵盛开。
  • “红”代表红色,象征热烈、喜庆。
  • “自笑”可以理解为自我嘲讽,或者对自己状态的调侃。
  • “但留青焰益人寒”意味着尽管留下了微弱的火光,但也带来了寒冷的感觉,暗示了某种孤独或者冷清的氛围。
  1. 油边鼠迹时三过,卷里萤尸近半干。(油灯旁边有老鼠的痕迹,书页中萤火虫的影子几乎已经干了)
  • “油边”指的是沾满了油的地方,可能是桌子或者桌面的边缘。
  • “鼠迹”指的是老鼠留下的脚印或痕迹。
  • “时三过”表示经常看到,多次经过的意思。
  • “卷里”可能指的是书本或者卷轴。
  • “萤尸”指萤火虫的尸体,也就是它们发光后留下的光点。
  • “近半干”表示快要干了的一半,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1. 愿托光明通般若,夜深惟见戒僧坛。(希望借由这光明来通达般若智慧,夜深的时候只看见戒律僧人们的讲坛)
  • “托”意为寄托、借助。
  • “光明”可以解释为佛光,也可以指灯光带来的明亮。
  • “般若”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即”智慧”。
  • “戒僧坛”是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通常位于寺庙内。
  1.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灯光下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般若智慧的追求和理解。诗中的花火和萤火虫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