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心榆荚不知秋,初把铜山一一搜。
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
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
莫讶远方金铸面,贵人偏肯破颜求。
诗句解析:
- 藕心榆荚不知秋: 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藕心”指的是莲蓬的芯,“榆荚”指的是榆树的种子或果实,它们都是秋天特有的植物。这一句可能是在形容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无知或者对事物本质的无知,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
- 初把铜山一一搜: “铜山”在这里可能是指富有的矿山,诗人开始对这些资源进行搜索和挖掘。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开始着手于财富的追求或者事业的发展。但“搜”字也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过于急切或盲目。
- 共出红炉添火热: 这两句描绘了通过共同的努力或合作,使得局面变得炽热。这可能象征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或者是通过集体的努力达到了某种目的,如生意的成功或目标的实现。然而,这也可能暗示了竞争与冲突的可能性,因为“添火热”有时也被用来描述过度的竞争或争斗。
- 散行尘世学泉流: “散行”意味着分散或流动,这里可能指的是物质的流转或财富的流动。而“学泉流”则比喻了像泉水一样纯洁或清澈的生活态度。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或清高人格的追求。
- 金边界得天应裂: 这里的“金边”可能指的是财富或权力的象征,而“天应裂”则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期望。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对财富的强烈渴望或认为财富能够带来某种程度的满足或成功。
- 宝字排成鬼亦愁: “宝字”指的是金钱或财富,“排成鬼亦愁”则形容了财富给人带来的沉重压力或忧虑。这可能暗示了过度追求财富可能导致的精神压力或焦虑。
- 莫讶远方金铸面: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不要惊讶于那些拥有丰富财富的人,他们的脸就像金子一样珍贵。这可能暗示了财富的重要性或人们对财富的崇拜。
- 贵人偏肯破颜求: “贵人”指的是地位高贵或有权势的人,“破颜求”则表示愿意放下身段去寻求或索取。这两句可能是在赞扬那些能够主动示好、不卑不亢地与人交往的人。
译文:
钱
藕心榆荚不知秋,初把铜山一一搜。
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
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
莫讶远方金铸面,贵人偏肯破颜求。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财富、人际关系以及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藕心榆荚”、“铜山”、“红炉”、“宝字”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世界,既有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句“藕心榆荚不知秋”,用自然界的元素来反衬人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超然,以及对自然规律和人生道理的深刻领悟。次句“初把铜山一一搜”,则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方向,即开始对铜山进行开采。然而,这一行为似乎过于急切,甚至有些盲目,暗示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尚浅,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接下来三句“共出红炉添火热”,“散行尘世学泉流”,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其中,“红炉”可能象征着事业或生活的艰难困苦,而“火热”则暗示了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泉流”则代表了清纯和纯净的生活方式,以及内心的宁静和安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既有挑战也有收获,既有付出也有回报。
诗歌中的最后两句却出现了转折:“金边界得天应裂”,“宝字排成鬼亦愁”。这两个短语似乎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实——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外界环境,更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呼吁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避免被物质欲望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生态度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它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也是一幅生动而形象的画卷,引人深思,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