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消却几家烟,亦向飞流岳顶悬。
导得江河原伏地,贮来涓滴尽通天。
藻垂四面簪瓶满,月下中心叠镜圆。
且就桐阴默然坐,已胜云液注丹田。
【注】:
井:指井泉,一种从地下涌出供人类饮用的泉水。
清凉消却几家烟:凉爽的水气能够消除烟雾。
亦向飞流岳顶悬:水从山中奔流下来。
导得江河原伏地:水引导江河从地面上流淌。
贮来涓滴尽通天:水储存了无数的小水滴,全部都流向天空。
藻垂四面簪瓶满:水波荡漾如同四面垂下的发钗一样,装点着花瓶。
月下中心叠镜圆:月光照射在水面上,像镜子一般反射,层层叠叠,十分明亮。
且就桐阴默然坐:暂且找个树荫下坐下来,安静地欣赏。
已胜云液注丹田:这比喝云露、仙丹还要强。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物诗《饮中八仙歌》中的一首。诗以井泉为中心,通过井泉与自然景物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井泉的清凉、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中间两句写井泉对江河水的引导作用;后两句写井泉对周围环境的美化和提升作用。
第一句“清凉消却几家烟”写的是井泉水的清凉之气能够消除周围的烟雾。这里的“清凉”不仅是指水温,也是指井泉水给人带来的清新感觉。而“几家”则指的是周围的一些住户,他们因为井泉水的清凉而得以解除烟雾的困扰。这里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井泉水比作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让人们感到清爽和舒适。
第二句“亦向飞流岳顶悬”写的是井泉水从山上奔腾而下的情景。这里的“飞流”形容水流的速度很快,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的感觉。而“岳顶悬”则描绘出了井泉水从山顶飞流直下的壮丽景象。这里运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将井泉水的流速夸大到让人难以相信的程度,从而突出了它的壮观和美丽。
第三句“导得江河原伏地”写的是井泉水能够引导江河从地面上流淌。这里的“原伏地”表明了河水原本就在地面上流淌,而井泉水的作用则是让它变得更加顺畅。这里运用了一个对比的手法,将井泉水与江河做了对比,从而突出了它在调节河水流量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句“贮来涓滴尽通天”写的是井泉水能够储存无数个小水滴,并让它们全部流向天空。这里的“贮来涓滴”强调了井泉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尽通天”则表达了它的力量之大,能够将所有的水都输送到天空中。这里运用了一个拟人化的手法,将井泉水赋予了生命和力量,使它能够自由地流动和扩散。
第五句“藻垂四面簪瓶满”写的是井泉水四周的环境被水波荡漾的景象所点缀。这里的“藻垂四面”描绘出了四周生长着茂盛的水草,它们随着水的流动而摇曳生姿。而“簪瓶满”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水珠附着在花瓶上的样子,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生动而又富有诗意。这里运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将水草和花瓶都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整幅画面更加具有动感和美感。
第六句“月下中心叠镜圆”写的是在月光的照射下,水中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像是一个个重叠的镜子一般。这里的“月下中心叠镜圆”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月亮在水中的形象变得生动而又富有诗意。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且就桐阴默然坐”写的是诗人找一个树荫下静静地坐下休息。这里的“桐阴”指的是梧桐树的阴凉之处,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而“默然坐”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之情。这里运用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和动作描写得清晰明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优美,通过对井泉水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启示也令人深思,引人思考人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