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若共,稻斛方均。
矧敢多乂,糊口垂纶。
吏首化争,当串以亲。
何人高卧,阜临东津。
孔公乙夜,与斗斜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一丘若共:指天地万物仿佛都归于一体,没有分别。
稻斛方均:形容稻谷饱满均匀,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和谐。
矧敢多乂:更不用说治理国家了。这里用“矧”(矧)表示更,强调在生活安定之后,诗人还勇于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糊口垂纶:意为以钓鱼为生。这里的“垂纶”指的是钓鱼,象征着诗人以简朴的生活方式来维持生计。
吏首化争:指官员间因争执而互相争斗。这里的“吏首”指的是官吏之首,表达了社会官场上的纷争和斗争。
当串以亲:应当通过亲情关系来解决。这里的“当串”意味着应当联系、沟通,而“亲”则指的是亲人或亲友之间的帮助和支持。
何人高卧:意指谁还能像古人那样悠闲自得地隐居。这里的“高卧”是指隐居生活,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阜临东津:意即山峦环绕,如同有水边的港口。这里的“阜”指的是山,而“临东津”则暗示着诗人所处的位置优越,周围环境优美,有如山水相依的美好画卷。
孔公乙夜:指孔子在乙夜时与学生讨论学问的情景。这里的“孔公”指的是孔子,而“乙夜”则指的是夜晚,表达了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敬仰和传承。
与斗斜邻:意即与北斗星相邻。这里的“斗”指的是北斗星,而“斜邻”则表示靠近,寓意诗人与古人一样,追求高尚品德和学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四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诗人以“一丘若共”开篇,引出了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接着,通过描述农民的辛勤劳作、官员间的争执、隐士的高逸生活等,展现了社会的多元面貌。最后,诗人以与北斗星相邻的意象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德和学问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又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