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潇湘去不还,仙舟何处水潺潺。
清江碧石伤心丽,碑蚀苔痕满目斑。
飞鸟不知陵谷变,桐花落尽管弦闲。
须知驾鹤乘云外,涧草岩芝岂复攀。
《厓门二十首·其二十》是明朝诗人郭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
诗人简介:
郭棐,字子章,明代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忧虑与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诗句原文:
帝子潇湘去不还,
仙舟何处水潺潺。
清江碧石伤心丽,
碑蚀苔痕满目斑。
飞鸟不知陵谷变,
桐花落尽管弦闲。
须知驾鹤乘云外,
涧草岩芝岂复攀。译文注释:
- 帝子潇湘去不还: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子孙无法回到故乡,象征了人世间的无奈与悲凉。
- 仙舟何处水潺潺:形容仙境的船只消失在流水声中,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 清江碧石伤心丽:清澈的江水和碧绿的石头让人感到伤感的美丽。
- 碑蚀苔痕满目斑:古老的碑文被侵蚀,留下的苔痕显得斑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 飞鸟不知陵谷变:鸟儿对于人间的变化无知无觉,比喻人们对于世事变迁的无知或漠视。
- 桐花落尽管弦闲:桐花落下,即使弹起琴来也没有心情,表达了一种失落或哀愁的情感。
- 须知驾鹤乘云外:知道有神仙驾着鹤飞向天空之外的地方,象征着追求高远和超越。
- 涧草岩芝岂复攀:涧边的草和山中的灵芝已经不复存在,表示事物的消逝和生命的无常。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通过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短暂,诗人表达了生命易逝、世事难料的哲理。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厓门二十首·其二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起伏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