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为上下,中结一茅茨。
柱以茏葱竹,环栽白玉枝。
人来桥影报,风过水纹知。
有客倦方倚,鸾声还唤谁。

【解析】

  1. 碧天为上下,中结一茅茨。碧,青色。“碧”在这里作动词用,指青天。“上下”,泛指四周或前后左右。“中结一茅茨”,即在蓝天的中央搭建了一个茅屋。这两句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2. 柱以茏葱竹,环栽白玉枝。“柱以茏葱竹”,即把翠绿的竹子作为柱子插进屋子。“环栽白玉枝”,“白玉”比喻白色的竹子,“环栽”是围绕、环绕的意思。“白玉枝”,即白色竹子。这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喜爱之情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境。3. 人来桥影报,风过水纹知。“人来桥影报”,即人走后桥上的影子随之消逝,“桥影报”,形容桥上行人来去的足迹,也形容人的活动。“风过水纹知”,即风从水面吹过,留下了一道道波纹,“水纹知”,即水波纹,形容风吹过水面留下的痕迹。这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境。4. 有客倦方倚,鸾声还唤谁。“有客倦方倚”,即有客人累了才靠在旁边休息,“倦”表示疲倦。“鸾声还唤谁”,即鸾鸟的声音好像在呼唤着谁。这两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境。5. 赏析:本诗首句“碧天为上下,中结一茅茨”描写了淀心亭周围优美的环境,碧蓝的天幕如一幅巨大的画卷,上面搭起了一座茅草小屋,显得十分宁静。第二句“柱以茏葱竹,环栽白玉枝”描写了淀心亭建筑的风格,用绿色的竹子做柱子,白色的竹子环绕着整个亭子,显得非常清新自然。第三句“人来桥影报,风过水纹知”描写了过去的游人活动,他们走过之后,桥上的影子随之消失,水面上留下的是波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最后两句“有客倦方倚,鸾声还唤谁”描写了诗人自己的感受,有位疲惫的客人刚刚坐下休息,一阵鸾鸟的啼叫声又唤醒了这位客人,让人感到有些许的寂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