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明瑟瑟,之子正晨兴。
翡翠为装带,珊瑚自挂绳。
杂花沾未落,双燕入犹能。
只觉高堂上,青山又一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加以概括总结,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从“帘”字入手,抓住诗眼——珠帘明瑟瑟,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清晨的庭院里,阳光洒满了整个庭院。透过晶莹剔透的珠帘,可以看到院内的一切,那是多么明亮、清晰。
从“之子正晨兴”入手,分析“之子”是谁。根据“子”,可知是诗人自己。“晨兴”指早起,诗人早起来到庭院,可见他非常勤奋。
从“翡翠为装带”入手,描写珍珠翡翠的美丽装饰品,以及诗人的打扮。
从“珊瑚自挂绳”入手,分析“挂绳”的意思。这里的“挂绳”是指用珊瑚制成的装饰物挂在身上。诗人穿着珍珠翡翠和珊瑚制成的华丽服饰,显得更加美丽。
从“杂花沾未落,双燕入犹能”入手,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庭院中的百花还没有凋谢,而双飞的燕子也还飞来停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答案】
示例:
①第一句:清晨的庭院里,阳光洒满了整个庭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晨图)
②第二句:通过比喻手法,将珍珠翡翠比作明珠(明珠、翡翠都是贵重之物)来强调其美丽之极。
③第三句:“之子”指的是诗人自己。(点明了诗人的身份)
④第四句:形容珍珠翡翠的华美,同时表现了诗人的打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珍珠翡翠比作明珠)
⑤第五句:这里以“挂绳”一词突出了珍珠翡翠的珍贵(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珍珠翡翠比作珍贵的物品)。
⑥第六句:描写诗人在庭院中看到的美丽景象。(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春天图画)
⑦第七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高兴与园中景色的美进行对比)。
⑧第八句:通过反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