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高难及,终知力有穷。
任人吾自逸,致远汝为工。
枝指传蒙吏,循墙学孔公。
岂如燕匕首,只在地图中。

【注释】

画叉:指绘画。不谓高难及,终知力有穷:意谓你(我)不会永远高超,总会有尽头。任人吾自逸,致远汝为工:意思是说,让别人去施展,我自己可以休息;要远达目的地必须得靠别人来辅助,才能成功。枝指传蒙吏,循墙学孔公:意谓在画画时用树枝做指示,就像古代的“蒙学”先生那样,在墙上刻字学习。孔公,孔子。岂如燕匕首,只在地图中:意谓燕地的匕首,只能在地图上看到,而自己却无法亲手得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晚年的心境和思想。诗中通过对比、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不谓高难及,终知力有穷”,意思是说,你不会永远高超,总会有尽头。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总会有一个极限,到了这个极限,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也是一种对人生规律的把握和理解,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和智慧。

次句“任人吾自逸,致远汝为工”,意思是说,让别人去施展,我自己可以休息;要远达目的地,必须得靠别人来辅助,才能成功。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自信。他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的一种人生观,即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和分享,而不是单打独斗。

三、四两句“枝指传蒙吏,循墙学孔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行为。在画画时用树枝做指示,就像古代的“蒙学”先生那样,在墙上刻字学习。这句话表现了诗人的专注和勤奋。他用树枝作为指引,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和热爱。

最后两句“岂如燕匕首,只在地图中”,则是对前文的深化和升华。诗人将燕地的匕首比喻为只能在地图上看到的东西,而自己却无法亲手得到。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它表明了诗人的失落和困惑,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既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