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谁能不倚闾,夫人贤哲古无如。
介山隐日曾承命,江左行时未绝裾。
老去每闻加饭报,病中犹寄缓归书。
天涯孙子分南北,恸哭寒原走素车。
潘母陈太君挽诗
日暮谁能不倚闾,夫人贤哲古无如。
介山隐日曾承命,江左行时未绝裾。
老去每闻加饭报,病中犹寄缓归书。
天涯孙子分南北,恸哭寒原走素车。
注释:
- 日暮谁能不倚闾:傍晚时分,谁能不倚靠在里门。闾,古代住宅的大门。
- 夫人贤哲古无如:夫人贤明智慧,古往今来无人能比。
- 介山隐日曾承命:隐居于介山之时,曾经接受使命。介山,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境内。
- 江左行时未绝裾:在江南地区行动时,未曾断绝与亲人的联系。江左,泛指长江下游和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裾,衣服的边缘。
- 老去每闻加饭报:年纪渐长,每次听到有加餐的消息。
- 病中犹寄缓归书:疾病缠身,仍托人捎带急信回家。
- 天涯孙子分南北:远在他乡的孙子们分别在南北方,形容家族离散。
- 恸哭寒原走素车:悲痛至极,痛哭着跑出家门,驾着一辆素色的车辆(表示哀悼)。恸哭,极度悲伤地哭泣;寒原,寒冷的原野;走,步行;素车,用白布做成的车,象征丧事。
赏析:
这首诗是潘岳为他的祖母陈太君所写的挽诗。诗人通过对陈太君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贤哲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母的敬爱和对家族的牵挂。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陈太君的贤明、坚韧和善良,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女性的伟大品质,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