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西下洞庭东,泪竹斑斑万古同。
曾记狂歌荆国日,早将身拜舜皇宫。
采芝且免忧高盖,结柳何堪送五穷。
知子共为妫水后,此心相喻不言中。
次答宗人育璞
衡山之西,洞庭之东。泪竹斑斑万古同。
曾记狂歌荆国日,早将身拜舜皇宫。
采芝且免忧高盖,结柳何堪送五穷。
知子共为妫水后,此心相喻不言中。
注释:
次答宗人育璞:这是一首诗,作者回答了一位名叫育璞的宗人。
衡山之西,洞庭之东:指代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泪竹斑斑万古同:泪竹,即湘妃竹,因其生长在楚国,故又称“湘妃竹”。这里的“斑斑”是形容词,形容泪水滴落的痕迹。万古同,表示这些痕迹历经千年依然存在。
曾记狂歌荆国日,早将身拜舜皇宫:曾记,指的是曾经记得、回忆;狂歌,指欢快地唱歌;荆国,指楚国;舜皇,指舜帝所建的宫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曾记得当年在楚国快乐地歌唱的日子,也曾经亲自到舜帝所建的宫殿去参拜过。
采芝且免忧高盖,结柳何堪送五穷:采芝,指采摘灵芝草药;高盖,指高大的车盖;结柳,指在路边搭柳条做桥;五穷,指五种贫穷的境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采集灵芝草药可以免去担忧车子的高高车盖,而搭建柳条桥却难以度过贫穷的困境。
知子共为妫水后,此心相喻不言中:知子,指了解你;共为,一起成为;妫水,指妫水河;此心,指自己的心意;相喻,相互理解;不言中,指无需言语即可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你也会和我一起成为妫水河的后人,我们彼此之间的心灵相通,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对方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宗人的一首答诗。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宗人的理解和支持。诗中提到了湘妃竹和泪痕,以及楚国和舜帝的遗迹,都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怀念。诗人还提到了自己曾在楚国快乐地歌唱和亲自参拜舜帝的宫殿,这些都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宗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彼此心灵的相通。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厚谊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宗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