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游通侠是平生,滇楚年年足未停。
剖竹旧分秦郡县,下帘还作蜀沈冥。
连城璞玉谁能白,似戟须髯喜尚青。
牛斗天边吴越近,秋来同望老人星。
【注释】
通侠:指好游侠。
剖竹旧分秦郡县:指当年王维曾任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曾“以竹为筒,书判事状,付外司”,所以称“剖竹”。
下帘还作蜀沈冥:指王维在长安时,曾隐居终南山的草堂中。
连城璞玉:指王维在长安时,曾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唐玄宗,这块美玉被放在皇宫里,称为“连城之璧”。后泛指名贵之物。
似戟须髯:指王维的胡须像戟一样又长又密,很浓密的样子。
牛斗天边吴越近:指王维晚年居住在苏州(古时称吴地),与天边的牛、斗星座相近。
【赏析】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山水之间,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带着酒肉和朋友一起出游。这首诗就是写他与友人邵彦升一同游览山水的情景。
诗一开始,“好游通侠是平生”,就点明了王维是一个好游侠的人。他一生喜欢到处游历,结交朋友,经常带着酒肉和朋友一起出游。这种游历山水的癖好,可以说是他的一个特点,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第二句“滇楚年年足未停”,则是具体描述他们的游历过程。他们游历了云南和四川等地,每到一处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地方的风景名胜,都成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素材。
第三句“剖竹旧分秦郡县,下帘还作蜀沈冥”,则是对王维在长安时的生活进行描绘。在这里,王维曾经担任过陕州太守,曾经用竹子做成简牍,书写判令,交给外司执行;也曾隐居于终南山下的草堂之中,过着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这些经历都成为了王维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素材。
第四句“连城璞玉谁能白,似戟须髯喜尚青”,则是对王维外貌特征的描绘。这里的“连城璞玉”指的是美玉,而“连城之璧”则是指价值连城的宝物;“似戟须髯”则是对王维外貌的一种比喻,形容他的胡须又长又密,像戟一样。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王维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一句“牛斗天边吴越近,秋来同望老人星”,则是对王维晚年生活的描绘。他晚年居住在苏州(古时称吴地),与天边的牛、斗星座相近,这里也暗指他晚年的孤独和寂寞。此外,他还曾与友人一起仰望星空中的老人星,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王维的豪放不羁,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