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古昔是南隅,闻说鲲鹏有令图。
水变蓬瀛今已浅,石填精卫合教枯。
关封西汉曾黄屋,鼎峙东吴自赤乌。
莫笑霸王非善计,荒陵人尚禁樵苏。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陈恭尹笔下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慨交织
- 首句释义与翻译
- 天池古昔南隅地,鲲鹏图谋展宏志
- 解释:天池古迹位于南隅之地,鲲鹏展翅高飞,象征大志。
- 译文:古代天池位于南方的角落,传说中的鲲鹏拥有宏伟的蓝图和目标。
- 注释:天池是一个古老的地方,位于中国南方的某个角落。鲲鹏是一种巨大的鸟类,传说中它拥有宏伟的蓝图和远大的志向。
- 第二句释义与翻译
- 水变蓬瀛今已浅,石填精卫合教枯
- 解释:水变为蓬莱瀛洲之浅滩,石填精卫填海之枯井。
- 译文:曾经波光粼粼的水域如今变得浅滩,精卫填海的故事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寓言。
- 注释:蓬莱瀛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代表着美好和理想。精卫填海是神话故事中的一段,讲述了精卫鸟坚持不懈地填平大海,直到生命的终结。
- 第三句释义与翻译
- 关封西汉曾黄屋,鼎峙东吴自赤乌
- 解释:西汉时期宫殿辉煌如金屋,东吴时期孙权建都立国。
- 译文:西汉时期皇宫豪华如金色屋顶的房屋,而东吴时期孙权在江东建都立国。
- 注释:西汉时期,皇宫极为豪华,金碧辉煌,象征着权力和繁荣。东吴时期,孙权在江南建立都城,标志着江东地区的崛起和发展。
- 第四句释义与翻译
- 莫笑霸王非善计,荒陵人尚禁樵苏
- 解释:别笑刘邦非良策,荒陵人仍禁止砍伐树木。
- 译文:不要嘲笑刘邦的决策并非最佳方案,即使荒废了陵墓的人仍然严禁砍伐树木。
- 注释: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决策在当时被视为重要之举,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荒废了陵墓。尽管陵墓被废弃,但人们仍然遵守规则,禁止砍伐树木,以保护环境。
- 赏析
-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古代遗址的描述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使人深思。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