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三人必有师,白头宁恨识君迟。
杯浮菊蕊香犹在,诗寄梅花语亦奇。
湘曲几时归贺监,海边何处觅安期。
深谈不觉销红烛,旅宿高城斗柄移。

次答张鄂山二首

信道三人必有师,白头宁恨识君迟。杯浮菊蕊香犹在,诗寄梅花语亦奇。

湘曲几时归贺监,海边何处觅安期。深谈不觉销红烛,旅宿高城斗柄移。

注释:

  • 信道三人必有师:相信在三个人中必定有老师。
  • 白头宁恨识君迟:即使白发苍苍也不介意错过认识您的机会。
  • 杯浮菊蕊香犹在:酒杯中的菊花香气依然存在。
  • 诗寄梅花语亦奇:通过诗歌传达梅花的意境也是奇特的。
  • 湘曲几时归贺监:湘江的曲调何时能回到贺监那里?
  • 海边何处觅安期:在海边寻找安期先生在哪里?
  • 深谈不觉销红烛:长时间的交谈让人不知不觉地点燃了红烛。
  • 旅宿高城斗柄移:旅途中住宿的高高的城墙和北斗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赏析:
陈恭尹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艺术的赞美。首句“信道三人必有师”意味着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接下来的句子“白头宁恨识君迟”则表明,尽管错过了与朋友相识的最佳时机,但对朋友的欣赏和尊敬却从未改变。第三句“杯浮菊蕊香犹在”描绘了一幅饮酒赏菊的美好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接下来的诗句“诗寄梅花语亦奇”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将诗歌与自然景色结合的才华,通过梅花这一意象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第五句“湘曲几时归贺监”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最后两句“海边何处觅安期”和“深谈不觉销红烛”,则透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邃的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