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法由来重五铢,粤南铜少未开炉。
频年鼓铸民称便,村店非钱酒不沽。
【注释】
铙歌:《乐府诗集》中收录了汉代的《铙歌十八曲》,是当时军中用以鼓动士气,鼓舞士兵斗志的一种歌曲。
重五铢:指汉代以五铢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五铢钱在当时极为流行,所以用“重”字来形容其重要性。
粤南:古代岭南地区,包括现在广东、广西一带。铜少未开炉:意指该地区铜矿稀少,无法开采出足够的铜来制造钱币。
频年鼓铸:连续多年进行铸造工作。鼓铸,指制作金属钱币和青铜器等工艺。
民称便:民众认为铸造钱币对他们有利,即便利。
村店非钱酒不沽:意思是说在村子里的商店里,没有钱币就无法购买酒水。沽,买,卖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汉代民间生活状态的古诗。诗人借对汉法五铢钱的赞扬,表达了他对汉代人民生活的关注。
首句“汉法由来重五铢”,首先提出了主题——汉代的法律制度。这里的五铢钱,不仅是一种货币形式,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汉代经济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辛勤劳动。五铢钱的出现,使得货币流通更加便捷,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这句诗中的五铢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象征。
诗人通过“粤南铜少未开炉”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揭示了汉代铜钱匮乏的现状。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时铜矿资源的有限性。这种稀缺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这句诗中的“铜少未开炉”,不仅仅是对事实的描述,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
诗人转向描述百姓的生活状态。“频年鼓铸民称便,村店非钱酒不沽。”这句诗中的“频年鼓铸”,指的是连续多年的钱币铸造工作。这样的工作,无疑为百姓带来了便利。因为有了充足的钱币,他们可以更方便地购买生活所需,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商业活动,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酒不沽”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他们需要钱才能购买酒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货币的流通情况。
最后一句“村店非钱酒不沽”是对前一句的总结和升华。它不仅是对前面诗句内容的概括,更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深化和完善。这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农村的商业场景。同时,它也揭示了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金钱的依赖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汉代法律制度、铜钱匮乏、钱币铸造、农村商业场景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通过对货币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揭示,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