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楼,望明月,明月秋来几圆缺?
多情只照绮罗筵,莫照天涯远行客。
天涯行客离家久,见月思乡搔白首。
年年尝是送行人,折尽边城路傍柳。
东望秦川一雁飞,可怜同住不同归。
身留塞北空弹铗,梦绕江南未拂衣。
君归复喜登台阁,风裁棱棱尚如昨。
但令四海歌升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甘州城西黑水流,甘州城北胡云愁。
玉关人老貂裘敝,苦忆平生马少游。
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好友岳季方回京都时所作。诗人通过登高楼望明月,抒发了对远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 登高楼,望明月,明月秋来几圆缺?
- “登高楼”:登上高高的楼台,这里可能是在长安城的一个高处。
- “望明月”:凝视着皎洁的明月。
- “圆缺”:月亮有时圆满,有时亏缺,这里可能指朋友离开后,月圆时不见,月缺时思念更甚。
- 多情只照绮罗筵,莫照天涯远行客。
- “多情”:形容月光美好而深情。
- “绮罗筵”:华丽的宴会场所。
- “天涯远行客”:远方旅行的人。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月光能够照亮宴会,但不要照到自己远行的友人。
- 天涯行客离家久,见月思乡搔白首。
- “天涯行客”:远离家乡在外的游子。
- “离家久”: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
- “见月”:看到月亮。
- “思乡”:怀念家乡。
- “搔白首”:用手指抓头皮,形容头发已白。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为长时间离家而产生的白发。
- 年年尝是送行人,折尽边城路傍柳。
- “年年”:每年。
- “送行人”:被派遣送人的人。
- “折尽”:折断尽。
- “边城路傍柳”:边疆的城市旁边生长的柳树。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每年都要被派遣送人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他经常折断柳树枝条,象征着他的悲伤和无奈。
- 东望秦川一雁飞,可怜同住不同归。
- “秦川”:指的是今天的陕西省。
- “一雁飞”:一只大雁飞翔。
- “可怜同住不同归”: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命运却各不相同。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因为两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因为命运的不同,不能在一起共度时光。
- 身留塞北空弹铗,梦绕江南未拂衣。
- “塞北”:指北方边塞地区。
- “弹铗”:用剑敲击琴弦。
- “江南”:指南方的长江以南地区。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边塞地区的孤独和无助。他只能空弹琴弦,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梦中,他又回到了江南,但没有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个愿望。
- 君归复喜登台阁,风裁棱棱尚如昨。
- “君归”:你的归来。
- “风裁棱棱”:风吹过,使得衣服的褶皱更加明显。
- “如昨”:就像过去一样。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你的归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你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但令四海歌升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 “四海”:全国。
- “歌升平”:歌颂和平。
- “甘州”: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
- “贫亦乐”:即使贫穷也感到快乐。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也感到快乐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白通过登高楼望明月,抒发了对远行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