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
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
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
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

【注释】

1.听泉阁:指临水而建的楼阁,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2.风露临虚阁:风露,清风和露水,虚阁,空荡荡的阁楼。

3.应涵秋气清:应该包含(秋天)的清凉气息。

4.一山在水次:一座山在水的旁边。

5.终日有泉声:整天都有泉水的声音。

6.响迸僧钟落:声音迸发,好像僧人的钟声落下一样。

7.寒兼客枕生:寒冷的气息使客居的人的枕头感到生寒。

8.中宵满栏月:深夜时月光照亮栏杆。

9.都作玉琴鸣:都像玉制的琴弦在鸣响。

【赏析】

《听泉阁》是唐代诗人张南史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听泉阁”欣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听泉阁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开篇便用“风露临虚阁,应涵秋气清”这两句,描绘了听泉阁周围清新宜人的秋日景色。这里的“风露”,“虚阁”,都是形容环境的特点;“应涵秋气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赞美之情。

诗人以“一山在水次,终日有泉声”为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听泉阁周围的山水风光。这里,诗人通过对“水次”与“泉声”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宁静祥和。

诗人又以“响迸僧钟落,寒兼客枕生”为第三句,描绘了听泉阁周围的寂静气氛。这里的“响迸僧钟落”,形象地描绘了听泉阁周围环境静谧、安详的氛围;而“寒兼客枕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深深喜爱之情。

诗人以“中宵满栏月,都作玉琴鸣”为结尾,描绘了听泉阁周围的美丽夜景。这里的“中宵满栏月”,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整个听泉阁的场景;而“都作玉琴鸣”,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听泉阁周围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美景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