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戍出萧关,西行万里艰。
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
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
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

塞下曲

汉戍出萧关,西行万里艰。

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

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

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

译文:

在汉朝时,边关的守军从萧关出发,向西行进万里之遥。黄云弥漫在陇山的坂上,白日被遮蔽在阴山之中。他们经过一年的时间才到达疏勒,几年之后又返回玉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只有在青海的月亮能够照亮他们离别的心情。

赏析: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边疆将士的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漫长的行军路途以及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之情,表达了对士兵们的深深同情和对他们勇敢精神的赞扬。

第一句“汉戍出萧关,西行万里艰”描述了边疆守军从萧关出发,踏上了漫长的万里征程。这里使用了“汉戍”一词,暗示了这些士兵都是来自汉朝时期的边防部队。而“西行万里艰”则突出了他们的旅途艰难,需要跨越广阔的空间,克服重重困难。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士兵们的行程距离之远,也表现了他们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的坚定。

第二句“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进一步描绘了士兵们在旅途中的艰难困苦。黄云密布在陇山的坂上,遮蔽了天空,使得阳光变得暗淡无光。而阴山也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给士兵们的前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环境对士兵们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所面临的恶劣环境。

第三句“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则转向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虽然他们已经远离家乡,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家人。这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对家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孤独与辛酸。

尾句“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则以一个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士兵们的情感寄托。这里的“青海月”指的是遥远的家乡,它象征着故乡的明月。士兵们常常仰望着远方的明月,以此来缓解内心的思念之情。这句诗既体现了士兵们对故乡的怀念,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们的艰苦旅程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和勇敢。同时,它也传达了人们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