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登崖滑,逢舟且驻骖。
水防穿石溜,山閜出蒲庵。
岸莽低春潦,峤丛隐暮岚。
计行过信宿,犹未达虔南。
【注释】
积雨登崖滑:连着下了几场雨,山路湿滑。滑:滑溜、难攀。逢舟且驻骖:碰上一只船正停在那里。
水防穿石溜:河水冲刷着石头形成的小河床。防:防护。水防:水流的冲刷。穿:通过。
山閜出蒲庵:山中有个茅庵。閜:通“隘”。
岸莽低春潦:河岸上的草莽被春汛淹没。潦:春水。
峤丛隐暮岚:山峰上的树木和草丛在黄昏时被烟雾遮盖。峤:指高山。岚:云雾。
计行过信宿:估计走一夜能到。信宿:一晚上。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虔州(今江西赣州)时所作,写于公元83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虔州是唐代岭南道的一个州,地处赣江上游的南端,与福建接壤。这首诗就是作者从虔州出发,乘船沿赣江顺流而下,途中所写,抒发了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
首联:“积雨登崖滑,逢舟且驻骖。”
这是诗人由山间小路走到江边,看见有船只靠岸,于是停车休息,准备登舟继续前行。这里用一个“遇”字,表现了行程之劳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颔联:“水防穿石溜,山閜出蒲庵。”
诗人继续向前,来到江边一处险峻的地方,只见江水流经悬崖峭壁之间,形成许多急流险滩;而远处的山峰上,却有一座茅草庵子,隐没在薄雾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
颈联:“岸莽低春潦,峤丛隐暮岚。”
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茂密的山林之中。他看到两岸的草木茂盛,春水已经涨高淹没了不少地方;而山上的云雾缭绕,给山峰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里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尾联:“计行过信宿,犹未达虔南。”
诗人最后写道:经过一天的行程,预计第二天就能到达虔州的南边。然而,由于天气不好,他不得不在路上停留了一夜。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