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栖息玉山岑,别泪应丹枫树林。
作客总怜痴令冷,论交全识古人心。
分罂欲赠无馀粟,去榻虽悬不愧衾。
非是逢君话乡土,微官几月早抽簪。
区怀瑞的《送王象鼎还江陵》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场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友人归乡的深深祝愿。
诗中的“三年栖息玉山岑”,描述的是诗人与王象鼎在玉山(可能为作者的家乡或重要之地)长时间居留的情景。这种长期的共处不仅加深了他们的友情,也使得彼此之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默契。“别泪应丹枫树林”则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离别之际,泪水与秋天的枫叶交织,增添了别离的悲凄色彩。
诗中的“作客总怜痴令冷”,反映了诗人作为旅居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长时间的孤独和漂泊,使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凄凉和无奈,但同时也是他人生经历的一种积累和沉淀。而“论交全识古人心”,则表明诗人在交往中总能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因为他个人的阅历丰富,也是他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的表现。
诗中的“分罂欲赠无馀粟”,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准备将剩余的酒送给远行的友人,虽然自己没有多余的食物,但这份心意足以表达他的真挚情感。而“去榻虽悬不愧衾”则表现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但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诗的最后两句“非是逢君话乡土,微官几月早抽簪”,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乡后生活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仕途的淡然态度。他并不希望朋友因为留恋官场生活而耽误了回家乡的行程,而是希望他能早日抽身,回到自己的故乡。
区怀瑞的《送王象鼎还江陵》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离别场景,更通过这个场景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人生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