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藉文景,民殷仓粟陈。
不守清净化,开边政多门。
四方屡游幸,万里行三军。
有子不自保,哀哉真少恩。
外虚仁义名,奈兹多欲身。
神仙在何处,茂陵今几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武皇藉文景:这里的“武皇”指的是汉武帝,他借用了汉朝文景二帝(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
  2. 民殷仓粟陈:这里的“民殷”表示人民的财富丰富,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这句话描绘了国家富裕的景象。
  3. 不守清净化:这里的“守清静”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洁。而“开边政多门”则意味着对外扩张的政策繁多,导致国事繁忙。
  4. 四方屡游幸:这指的是帝王频繁地到各地巡游。
  5. 万里行三军:这里的“行”可以理解为行动或巡视,“三军”则通常指代军队。这句话表达了帝王亲自率军征战,行程遥远。
  6. 有子不自保:这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儿子没有能够保护自己或家族的平安。
  7. 哀哉真少恩:这里的“哀哉”表达了悲伤之情,“少恩”则暗示了皇帝可能缺乏对家人的保护和关爱。
  8. 外虚仁义名:这里的“虚”可能指的是虚假的意思,“仁义名”则可能是指皇帝在外树立的形象。
  9. 奈兹多欲身:这里的“奈兹”表示无奈,“多欲身”则可能是指皇帝的欲望太多,难以满足。
  10. 神仙在何处:这里的“何处”可能是指哪里能找到真正的神仙。
  11. 茂陵今几春:这里的“茂陵”可能是指汉武帝的陵墓,“几春”则表示多久了。这句话可能是在感叹时光流逝,寻找神仙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帝王的辉煌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其统治下的百姓生活的艰难。诗中的对比手法,通过帝王的奢华与百姓的贫困,展示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冲突。诗人通过这些描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