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
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
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
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
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
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某些统治者的批判和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三五肇人极:三皇五帝开创了人道的巅峰,圣人之道多么崇高伟大。
- 圣道何巍巍:圣人之道是多么崇高伟大。
- 夏殷逮成周:夏商周到成周,文化逐渐发展繁荣。
- 吕政绝天纪:吕政断绝天道,政治残酷苛刻。
- 万姓坐涂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六籍成寒灰:古籍化为尘土,失去了价值。
- 自谓世无敌:自己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无人能敌。
- 沙丘忽崩摧:沙丘宫忽然崩塌,象征着权力的崩溃。
- 阿房乐未央:阿房宫的音乐没有结束。
- 长城空怨堆:长城之上只剩下怨恨堆积如山。
- 人文至今存:尽管历史变迁,人类的智慧和文化却至今仍然存在。
- 狂秦安在哉:疯狂的秦国在哪里呢?
关键词注释
- “三五肇人极”中的“三五”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他们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 “圣道何巍巍”表达了对于圣人治国理念的高度赞扬。
- “夏殷逮成周”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从夏朝到西周。
- “吕政绝天纪”批评了秦始皇的政治手段。
- “万姓坐涂炭”反映了秦朝时期人民的困苦生活。
- “六籍成寒灰”比喻了文化遗产的衰败和消逝。
- “自谓世无敌”显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傲慢与自负。
- “沙丘忽崩摧”描绘了秦朝末年沙丘宫的迅速崩溃,象征着秦朝的灭亡。
- “阿房乐未央”可能指阿房宫(秦始皇的宫殿)的音乐没有停止过。
- “长城空怨堆”描述了长城上只有怨恨堆积如山,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 “人文至今存”强调了即使在动荡的年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依然留存。
- “狂秦安在哉”表达了对于秦朝统治阶层的讽刺和质疑,暗指他们的暴政和混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盛世与秦朝的混乱,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秦朝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和维护。同时,诗人通过对古代文化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现代文明的肯定,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情怀。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富含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