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寺人职,司阍供洒扫。
秦汉始挠政,国本亦枯槁。
唐初任犹轻,高贵在天宝。
沦胥宣懿间,神器由颠倒。
门生诋天子,尊重压元老。
社稷遂已墟,群阉那自保。
全忠不堪忿,歼殒何草草。
嗟哉太宗业,家奴坏王道。
后世宜鉴之,虑患防须早。
【注释】
- 寺人:古代官名,掌王之侍从、内侍等事。
- 司阍:指掌管大门的官吏。
- 秦汉:这里指秦朝和汉代,即秦始皇和汉武帝。
- 唐初:指唐朝初期。
- 高贵:皇帝的尊称。
- 宣懿:即唐代女皇武则天。
- 社稷:指国家政权或国家本身。
- 全忠:指朱全忠,五代时期后梁的建立者。
- 家奴:对宦官的蔑称。
- 虑患防须早:意谓要及早预防祸害的发生。
【赏析】
此诗通过叙述历史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一开篇“自古寺人职”,就明确指出了宦官在历史上的职责。接着,诗人以“司阍供洒扫”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宦官们负责管理门户、洒扫庭院的工作,暗示他们权力的大小与职责的范围。
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秦汉时期。在那一时期,宦官们开始参与到政治中去,成为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这一部分内容为下文铺垫了历史背景。
进入唐代时期,宦官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诗人以“唐初任犹轻”来说明,虽然宦官的权力仍然有限,但他们已经成为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宦官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到了唐宣宗年间,宦官势力达到了顶峰。诗人以“沦胥宣懿间”来形容这一时期宦官们的猖獗程度。他们不仅把持着国家的大权,还肆意妄为,甚至威胁到皇室的安全。
诗人继续描绘了宦官们的行为,如“门生诋天子”,即宦官们公然诋毁皇帝,使得皇帝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尊重压元老”,意味着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朝廷中的老臣,使得朝廷内部的政治局势变得混乱不堪。
宦官们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甚至不惜杀害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诗人用“社稷遂已墟”来形容当时国家政权的沦陷状态,揭示了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全忠不堪忿,歼殒何草草”。他愤怒地质问朱全忠,为何如此轻易地就杀害了那些无辜的大臣?这不仅是对朱全忠的质问,也是对整个宦官专权制度的控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宦官专权的危害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它提醒我们,任何权力都应该受到制约和监督,以防止滥用和腐败的发生。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需要警惕并防范宦官专权这样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