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马上声,今向席间鸣。
花月意恒满,关山恨暂平。
芳尘萦袖出,纤指逐弦清。
莫以别离曲,来承欢宴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旧时马上声,今向席间鸣。”
- 注释: “马上声”指的是骑马时的马蹄声,而“今向席间鸣”则是指这些声音现在被用在了宴会中。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境,展现了一种时间变迁的感觉。过去的马蹄声代表着旅途和冒险,而现在则转变为宴会中的器乐声,体现了从户外到室内的转变。
第2句:“花月意恒满,关山恨暂平。”
- 注释: “花月意”可能指的是宴席上常见的花卉和明月的意象,“关山恨”则表达了对远方或战争的思念。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宴会中美好景象的欣赏,同时也暗含了对遥远地方亲人或友人的牵挂。月亮和花朵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和平静,这里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关山恨”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或者战事的深切怀念。
第3句:“芳尘萦袖出,纤指逐弦清。”
- 注释: “芳尘”通常指代香气四溢的尘土,“纤指”则形容手指细长,这里可能指弹琴时的动作,“弦清”则形容音乐清脆悦耳。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宴会中的音乐场景——琴声清晰、悠扬,伴随着香气袅袅的尘埃飘散在空中。这种描述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
第4句:“莫以别离曲,来承欢宴情。”
- 注释: “别离曲”可能是指为离别所创作的歌曲,“欢乐宴情”则表达了宴会的欢快气氛。
- 赏析: 最后一句提出了一种建议,即不要唱那些表达离别哀愁的歌曲,而是应该沉浸在欢乐的宴会中。这反映了诗人对宴会氛围的赞赏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感到无奈的情绪。
总结
此诗通过对“咏砚”这一主题的展开,巧妙地将宴会中的元素—如音乐、花卉、月光等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如离别之情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场景,诗人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流转,还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一个文人在宴会中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