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草新绿,阶钱苔半生。
尘埃展旧榻,鸟雀聚虚楹。
有弟官皆达,群儿学渐成。
人琴竟已矣,含叹几时平。
再宿溪上楼三兄读书处
区大相笔下的古风画卷,书香门第与岁月静好
- 诗稿解读
- 诗句“书带草新绿”描绘了自然生长之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不断更新。
- “阶钱苔半生”则表达了岁月沉淀之感,暗示着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
- 注释与译文
- “书带草”:一种植物,以其坚韧生长而得名。
- “阶钱”:台阶上的青苔,历经多年仍生机勃勃。
- 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 区大相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写书房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痕迹,传达出对前辈学者深深的敬意以及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书带草”“阶钱苔”,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文化意义
- 《再宿溪上楼三兄读书处》不仅仅是一首赞美书房美景的诗,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内核。
- 现代视角下的价值
-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知识和学习都是人类进步的根基。
-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在安静的夜晚,都能从这首古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