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河冠盖日相仍,万井萧条思不胜。
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
禹功四载今何赖,贾策三条晚见称。
疏凿更须平土颂,能歌瓠子亦中兴。

【注释】

行河:治理江河。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盖。万井:万户村落。萧条:荒凉。

思不胜:思绪难尽。下邑:小城。沉璧:比喻汉高祖刘邦的葬地在长安,即咸阳,所以用“沉璧”比喻汉家陵墓的坚固。贾策(ji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汉初贾谊为文帝草拟奏书时,有“天子宜以时猎禽兽,大苑囿方三百里,广水泉草木之乐,宫室、百官、车马、衣裳,各适其欲”等语。三条:三条策略。疏凿:疏通挖通。平土颂:歌颂平治河堤之事。能歌瓠子:能歌颂瓠子堵口之功。

【赏析】

此诗写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作者被召赴京任翰林学士期间,诗人因黄河决堤之灾,想到自己曾在淮上治理河道而作此诗。

首联“行河冠盖日相仍,万井萧条思不胜”,是说黄河泛滥,百姓流离,朝廷也不得不派大臣去治理,但朝廷的官员还是络绎不绝地去治理黄河。

颔联“淮水建瓴嗟下邑,汉家沉璧护诸陵”,是说淮河流域的水势汹涌,下游的小邑都受到波及,汉王刘邦的葬地咸阳也因此受侵,这不禁令人感叹汉王的陵墓多么坚固,像一块沉入水中的大玉啊!

颈联“禹功四载今何赖,贾策三篇晚见称”,意思是说大禹治理黄河用了四年才完成,但今天治理黄河的成果却不如他当年那样显著;汉初贾谊向皇帝献计疏凿河堤三条策略,但后来人们只记得他的《过秦论》,而忘记了他当年提出的三条策略。

尾联“疏凿更须平土颂,能歌瓠子亦中兴”,意思是说治理黄河的工作还要继续,而且要更加努力,同时我也相信,能够治理好黄河的人也能振兴国家,复兴汉室。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黄河决堤的惨状,以及自己在治理河道时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