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致风,盛德来毁。
云胡否德,而蒙谤诽。
我仲我季,正直是履。
恶佞嫉邪,为端是轨。

【注释】

①续刺谗诗:指《刺谗》一诗,这是卫武公在卫国时作的。②高林致风:高耸的树林能招来大风。③盛德:美好的道德。④云胡:何处。⑤否:何。⑥仲:长子,即伯邑考。⑦季:次子,即南宫括。⑧直:正直。⑨履:行。⑩端:端方,正道。⑩奸佞:坏人。邪恶:邪恶的人。⑪为端:成为端正、正道。⑫轨:道路。⑬履:行走。⑭恶:憎恨。⑮谗:进谗言陷害他人的人。⑯是:实。⑰否:通“岂”。⑱否德:坏道德。⑲我仲我季:指伯邑考和南宫括。⑳正直行:正直而行事。㉑恶佞嫉邪:憎恶奸佞之人,憎恨邪恶之人。㉒为端是轨:成为端正、正道是正确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卫武公为国事而作的《刺谗》。

首二句说,高高的树林可以引来强劲的风,美好的道德被毁于小人。“高林”指高大挺拔的树木。“致”,招致、招引之意。“风”,这里指大风。“盛德”,美好的道德。“毁”,破坏、损坏。

三、四句说,哪里来的坏德,却蒙受诽谤。“否”,何,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德”,道德,美好。“云胡”,何处,哪里能够。“何德”,怎么好的意思,即坏的道德。“谤诽”,“诽谤和讥讽”,这里指诬告陷害。

五、六句说,我是长子,又是次子,我们兄弟俩正直地做事,憎恶奸佞之人,憎恨邪恶之人,行为合乎正道。“直”,正直,正派。“履”,走路,引申为行为,做事。“恶”,憎恨。“佞”,奸佞,奸猾谄媚的人。“邪”,邪恶,不正义的行为。“为端”,就是成为端正、正道。“是轨”,就是成为正确道路。“实”,确实,的确。“否德”,坏道德。

末两句说,憎恨奸佞之人,憎恨邪恶之人,行为合乎正道是正确行为。“谗”,谗言,进谗言陷害他人的人。“是”,就是。

全诗用问答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奸佞之人憎恶之情及对正直之人的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