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开关作海门,风涛不动石为根。
地灵内拱孤身露,水势西来万派吞。
高柱擎天环日月,飞岑起雾湿朝昏。
羽翰倘出层巅上,直度云霄叫帝阍。
重过小孤山
从小孤山往西走,过了江口到黄州。
从古开关作海门,风涛不动石为根。
地灵内拱孤身露,水势西来万派吞。
高柱擎天环日月,飞岑起雾湿朝昏。
羽翰倘出层巅上,直度云霄叫帝阍。
【注释】
- 从小孤山:指小孤山。小孤山在黄梅县西南大冶湖滨。
- 开关:即“开阖”,指开启与关闭。
- 海门:指长江入海的地方。
- 风涛不动石为根:意思是即使风浪再大,但石头依然稳如磐石,屹立不倒。
- 地灵:指的是大地的灵气。
- 内拱:指环绕。
- 孤身露:指孤独地矗立着。
- 水势西来:指水流从西边涌来。
- 高柱擎天:比喻山峰高耸入云。
- 飞岑:指山峰。
- 湿朝昏:指云雾弥漫。
- 羽翰:本意为羽毛和翅膀,这里泛指使者、使者的马。
- 直度:直接越过。
- 云霄:指天空。
- 帝阍:皇宫的门户。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由黄州赴齐安军途经小孤山时写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十六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小孤山雄浑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描绘了诗人登上小孤山后所看到的景象——自古以来,小孤山就作为长江的门户存在,风平浪静之时,巨石矗立如同山根一般稳固;即便在风涛汹涌的大海中,小孤山依然巍然不动,如同山石一样坚实。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小孤山的高耸入云之姿以及岩石的稳定性,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颔联则是从侧面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观——大地赋予了小孤山灵气,使其独自矗立;水流从西面涌来,小孤山仿佛被万水包围,气势磅礴。这里的“内拱”和“万派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孤山周围水流汇聚的景象,展现了它独特的自然魅力。
颈联则通过描绘山峰的雄伟和云雾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小孤山的壮丽景色。“高柱擎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天空;而“飞岑起雾湿朝昏”则描绘了云雾缭绕山峰的景象,使得整个小孤山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尾联则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幕——假如有使者骑着快马从山顶飞驰而过,那将会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小孤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寄托。这一结尾既富有想象力又富有诗意,将小孤山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