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雷电送雨来,今宵又闻天上雷。紫电照窗银竹立,初冬有此甚异哉。
天公仁慈万物祖,阴惨阳舒时不误。年年秋半雷收声,何乃致此非常怒。
怒非其时太重复,惊起昆虫死平陆。天发杀机今见之,正赖贤君调玉烛。
惕然省身思过咎,是日颁书肆宽宥。与民更始物维新,和气春熙似灵囿。
天心警戒犹未己,要在事事循天理。更以仁恩苏赤子,天心转移俄顷功,化为瑞雪年谷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天上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昨宵雷电送雨来,今宵又闻天上雷
- 昨夜: 指的是诗作创作前夜,即诗人李贺在十月初六日。
- 雷电送雨来: 描述了昨夜的天气变化,天空中电闪雷鸣,伴随着雨水降临。
- 今宵又闻天上雷: 意味着诗人在今夜再次听到天空中的雷声,可能是指夜晚的雷声。
2. 紫电照窗银竹立,初冬有此甚异哉
- 紫电: 指闪电,这里比喻为紫色的电光。
- 照窗银竹立: 形容闪电的光芒如同照亮窗户的银色竹子一样明亮。
- 初冬有此甚异哉: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罕见天气现象的惊异。
3. 天公仁慈万物祖,阴惨阳舒时不误
- 天公: 指天或自然的恩泽、仁慈。
- 阴惨阳舒时不误: 描述自然规律的变化,阴云和阳光交替出现,但时间不会错乱。
4. 年年秋半雷收声,何乃致此非常怒
- 秋半雷收声: 指秋天接近一半的时候,雷声减少或停止。
- 非常怒: 表达了诗人对于突然雷声大作的惊讶和不满。
5. 怒非其时太重复,惊起昆虫死平陆
- 怒非其时: 表示愤怒不是在合适的时候发生。
- 重复: 暗示雷声的频繁出现。
- 惊起昆虫死平陆: 描述因为雷声的突然和强烈,使昆虫惊恐飞起,导致地面上的昆虫死亡。
6. 天发杀机今见之,正赖贤君调玉烛
- 天发杀机: 比喻天地间的某种力量或变化正在酝酿。
- 调玉烛: 指调整天文仪器,使星辰运行符合天时。
- 这里的比喻意味着希望有贤明的君主能够调和天地之间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混乱。
7. 惕然省身思过咎,是日颁书肆宽宥
- 惕然省身: 反省自身的行为和责任。
- 颁书肆宽宥: 颁布文书赦免罪犯,给予宽容。
-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有所忧虑,希望君主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安抚民心。
8. 与民更始物维新,和气春熙似灵囿
- 与民更始: 指与民同庆新的开始,通常用于帝王登基或改朝换代时。
- 物维新: 指改变事物使之更新。
- 和气春熙似灵囿: 形容春天的气息和谐宜人,如同皇家园林一样美丽。
- 表达了一种对新政权的美好祝愿,希望国家能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9. 天心警戒犹未己,要在事事循天理
- 天心警戒: 指上天的警示或提醒。
- 犹未己: 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 这里的“天心”暗指自然界的规律或天意,强调必须遵循这些自然法则。
10. 更以仁恩苏赤子,天心转移俄顷功
- 仁恩: 仁慈恩惠。
- 苏赤子: 拯救百姓。
- 天心转移俄顷功: 指上天的意志转变极快,转瞬之间就能成就好事。
- 表达了诗人对君主仁德的期望,认为只要施行仁政,上天就会很快显现出它的恩赐。
11. 化为瑞雪年谷丰
- 化为瑞雪: 形容降下的雪如同吉祥的象征。
- 年谷丰: 指农作物丰收。
- 这里用瑞雪象征着好天气和丰收的预兆,是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李贺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