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西苑十首·万岁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 灌木:指的是在晴好的天气下,湖边生长的灌木丛。
  • 晴湖合:意味着阳光照射下的湖泊与灌木丛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高花午榭移:形容中午时分,阳光照射下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仿佛是在移动的花园中盛开。
  1.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 尧茨:指尧时的植物,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植物品种。
  • 周稼:指的是周朝时期的庄稼,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种类的庄稼。
  • 元不剪:意味着这些植物不需要修剪,它们自然生长的状态就很美丽。
  • 周稼欲先知:意指通过观察这些庄稼的生长情况,就能预知农事的节气和种植方法。
  1.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 雨露悬蓬径:形容雨水和露水如同悬挂在树枝上的蓬草一样,洒落在地面上。
  • 风云护竹篱:意味着风雨如同护卫者一样,保护着竹篱笆不受损害。
  1.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 九重: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
  • 欢豫地:意为皇帝所在的地方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气氛。
  • 仿佛见龙旗:意味着在这样的地方,仿佛能看见龙旗在空中飘扬,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自然美景和农耕活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农业的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灌木晴湖合”和“高花午榭移”,以及“雨露悬蓬径”和“风云护竹篱”,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尧朝和周朝庄稼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农耕文化的尊重和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