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刹俯山河,飞梯绕薜萝。
乍寒黄鸟涩,向晚白云多。
四壁开经藏,三天落梵歌。
净心窥浩劫,苍藓柰碑何。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仔细阅读全诗,理解诗意;最后根据选项的要求,分析选项的正误,逐一对应诗歌的相关语句,看是否吻合。
本诗首联写寺观建筑之雄伟,颔联写寺观周围环境之静穆,颈联写寺观内殿宇之富丽,尾联写寺观之庄严肃穆。全诗通过对游安花寺景物的描写,赞美了寺院的宏伟壮丽,表达了游览者的敬仰之情。
【答案】
①“悬刹俯山河”“飞梯绕薜萝”:写寺观高耸入云,巍峨壮丽(或“寺观建筑宏伟壮观”)②“乍寒黄鸟涩”“向晚白云多”:写天气乍寒,鸟儿啼叫稀少;天将傍晚,白云飘浮(或“天色渐晚,白云弥漫”)。③“四壁开经藏”,“三天落梵歌”:写寺内有经书可读,有佛音可听(或“经书满屋,佛号不断”)。④“净心窥浩劫”,“苍藓柰碑何”:写自己虽然心境清净,但对历史的沧桑仍感到困惑(或“尽管历史已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更替,但依然难以理解”。)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游安花寺景物的描写,赞美了寺院的宏伟壮丽,表达了游览者的敬仰之情。首联先以“悬刹”二字总领全篇,点明主题。“悬”字写出了这座寺庙建筑之雄伟,给人以震撼之感。“俯山河”,则写出了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颔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描绘出寺庙周围的优美环境。这里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山的雄奇峻拔和水的美丽柔美。“飞梯”句写山路曲折,“薛萝”句写山间藤蔓丛生,都突出其幽深秀美的特点。颈联再以对偶句式,写出了寺庙内殿堂楼阁之多,香客信众之众。尾联用反问句式,写出作者虽为游人之身份,却能以一颗虔诚之心来瞻仰圣迹,体味佛家文化,而那些早已湮没于尘埃中的古迹又有何妨呢?
这首诗写景细腻真切,情景交融,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