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出柳塘,晴练跨殊方。
润足千畦泽,甘分万井浆。
盈坎源源进,涵云烨烨光。
尘冠羞未濯,何处听沧浪。
【诗句】
泉声出柳塘,晴练跨殊方。
润足千畦泽,甘分万井浆。
盈坎源源进,涵云烨烨光。
尘冠羞未濯,何处听沧浪。
【译文】
泉水从柳树的池塘中涌流而出,如同晴朗的练布横跨在远方。
滋润着广阔的田地,使千顷的沃土得到滋养,甘甜的水流入万家的井中。
清澈的泉水不断地涌进坑洼,映着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头上戴着的官帽感到污浊不堪,哪里还能洗去尘埃呢?
我到哪儿才能听到那浩大的江水波涛声?
【关键词注释】
题八景:指作者游览八个名胜古迹后写的诗。
杨修撰迁客: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孝宗时为枢密院编修官、右迪功郎,曾因直言而被贬为赣州通判。后被召回朝任枢密院检讨官、隆兴府知府等官职。晚年退居家乡,于公元1206年去世,葬于江西吉水县城南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黄侍御:黄公度(1107-1185),字次翁,号东山老人,南宋大臣。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台州知州、荆湖北路安抚使、湖南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任吏部尚书兼侍读,进拜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卒后赠太傅、开国子。
古柏参天:形容柏树高大挺拔。
泉声出柳塘,晴练跨殊方:柳塘中的泉水流淌,如同晴天的练布横跨遥远的地方。练布是一种白色细绢,用来做雨具。这里比喻晴空万里的景象。
润足千畦泽,甘分万井浆:泉水滋润了广阔无垠的土地,使得千顷良田都得到了灌溉。万井即万户人家,这里指广大的农田和居民区。
盈坎源源进,涵云烨烨光:清澈的泉水不断地涌进坑洼,映着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尘冠羞未濯,何处听沧浪:头戴的官帽感到污浊不堪,哪里还能洗去尘埃呢?沧浪指大海。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通过描绘古柏参天的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首句“泉声出柳塘,晴练跨殊方。”描绘了柳塘中的泉水流淌的画面,如同晴天的练布横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宁静。
第二句“润足千畦泽,甘分万井浆。”则进一步描绘了泉水滋润土地和灌溉农田的情景。这句话展现了自然对人们的恩赐,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第三句“盈坎源源进,涵云烨烨光。”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不断地涌进坑洼,映着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最后一句“尘冠羞未濯,何处听沧浪。”则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尘冠”指的是头戴的官帽,而“沧浪”则是指大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的向往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