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
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
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
- 注释: 这两句表达了对知识或学问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精华而非多余的言语。”青编”比喻书籍,”糟粕”指无用之物。”真腴”则是指精华部分如同肥沃的土地。
- 译文: 书籍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是那些多余的话语,但其中确有其精华所在,就如同肥沃之地一样珍贵。
- “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 注释: “鞭策”比喻持续的努力和奋斗,”常力”表示恒心和毅力。”岁时”泛指时间,”可忽诸”意味着不应忽视或忘记这些努力。
- 译文: 为了追求卓越和成功,我们必须不断地鞭策自己,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初心或放弃努力。
-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
- 注释: “心穷”意指心境要宽广,”穷”在这里是形容心胸的广阔。”千古上”指的是历史的长河中。”灯继五更初”描述的是深夜时分仍在读书学习的情景。
- 译文: 只有心怀广阔的胸怀,才能洞察历史长河的变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坚持学习,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放弃。
- “华国文章在,芸窗肯负儒”
- 注释: “华国”指繁荣昌盛的国家,”芸窗”指书房、书斋,”肯负”意为愿意承担或担负起责任。
- 译文: 国家的文章和学问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作为学者应该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学者勤奋学习的场景,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价值。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鼓励人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整首诗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