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西来,万天秋洗,千江月静。三乘印证。大破群迷、悟即为贤圣。镕金冶铁,妙相庄严,烧灯爇鼎。慧观顿觉,圆明不灭,方寸涵宗镜。
四月正逢八日,看浴佛都人争胜。净土莲台,握圣水濯清影。昙花飞绕,俨悉达初生风景。无论贤愚,何分贵贱,是法平等。愿洗涤、尽皈清净。
【注释】
教法西来:佛教从西边传过来。
万天秋洗,千江月静:天上的佛菩萨都在秋天沐浴。
三乘印证:大乘、小乘、禅定三乘佛法都有印证。
大破群迷:大彻大悟,打破了所有的迷惑。
镕金冶铁,妙相庄严:熔化金属,铸成佛像,形象庄严。
慧观顿觉,圆明不灭,方寸涵宗镜:用智慧观察,立刻觉悟,圆满光明,心如明镜般清澈。
四月正逢八日,看浴佛都人争胜:四月八日是浴佛节,大家都在竞争看谁洗得最干净。
净土莲台,握圣水濯清影:拿着圣洁的水去洗净土上的莲花。
昙花飞绕,俨悉达初生风景:像昙花一样绽放,就像悉达多太子出生时的场景。
无论贤愚,何分贵贱,是法平等:不管聪明还是愚蠢,不分贵贱,都是平等的。
愿洗涤、尽皈依清净:希望洗净身心,皈依佛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赞佛门节日的诗作,以四言体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法和佛门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描绘佛门节日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展现了佛门的庄严和神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佛门生活的向往。
首句“教法西来”,直接点明了本诗的主题——佛教。随后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佛门节日的描述,展现了佛门的庄严和神圣。例如,“三乘印证”和“大破群迷”,分别描绘了佛门中大乘、小乘、禅定三乘佛法都有印证,以及大彻大悟,打破了所有的迷惑。这些描述既展现了佛门的庄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敬畏和理解。
诗人转向对佛门节日的描述。“四月正逢八日,看浴佛都人争胜”,描述了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争相观看浴佛的情景。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佛门节日的热闹场面,还表达了人们对佛门的虔诚信仰和追求。而“净土莲台,握圣水濯清影”,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净土上洗手的动作,象征性地表示他们洗净了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最后两句“愿洗涤、尽皈依清净”,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期许和承诺。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洗净身心,皈依佛门,追求真正的清净和解脱。这既是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修行的要求。
整首诗通过对佛门节日的描述和对佛法的赞颂,展现了佛门的庄严和神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佛门的神秘和庄重,以及诗人内心的虔诚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