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从相国彦,节比共姜贤。
束发怜中路,孤灯忆盛年。
一经劳自授,三徙岂徒然。
此母信难得,还应青史编。

【注释】

  1. 萧母陈节妇:萧太后的母亲,姓陈名氏。
  2. 誓从相国彦:誓要追随宰相李彦的儿子李延庆。
  3. 节比共姜贤:节操堪比春秋时齐国的贤臣管仲之妻,齐襄公死后,她与丈夫共同辅佐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登上王位,史称“二难”。
  4. 束发怜中路:束发为髻,指年青人。路,通“辂”,车。
  5. 孤灯忆盛年:独坐灯下,怀念年轻时的光景。
  6. 一经劳自授:经学方面,自己刻苦学习。
  7. 三徙岂徒然:三次迁徙,并非偶然。
  8. 此母信难得:像这样的母亲实在难得。
  9. 还应青史编:仍应载入史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唐敬宗的《表忠心》诗之一,也是一首赞美母亲的文章。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前四句写母亲为人正直、贤德,第五句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最后一联写母亲值得赞颂。
    “萧母陈节妇”起笔就点明题旨,表明了作者要写的是萧太后的母亲陈氏。这位陈氏不仅贤良淑德,而且能为国尽忠,堪称一代楷模。“誓从相国彦,节比共姜贤。”这两句以“誓从”和“节比”作陪衬,突出了陈氏的贤德,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崇敬之情。“束发怜中路,孤灯忆盛年。”诗人用“束发”来指代年轻的时候,用“孤灯”来象征自己的孤独寂寞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因思母而产生的悲凉之感。“一经劳自授,三徙岂徒然。”诗人说自己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不移志向,坚持学习,决不是无缘无故的。这里既是对自身行为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一生命运的概括。
    最后两句“此母信难得,还应青史编”,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赞美的口吻赞扬了陈氏的美德。最后两句是对陈氏品德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整个陈家美德的肯定。诗人用“信难得”强调了陈氏的可贵之处,用“青史编”则表示了自己对她品德的高度赞誉。整首诗通过赞美陈氏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它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一开始,诗人便赞美了陈氏的贤德,使读者对这位母亲充满敬意;随后,又通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使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又以赞美陈氏的品德收尾,使情感得到了升华。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比如“誓从相国彦”,将李延庆比作相国的才子,既突出了他的才华横溢,又显示了他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决心。再如“三徙岂徒然”,则是夸张地表现了诗人自己历尽坎坷、不改初衷的品质。最后,这首诗的语言也很优美。例如“束发怜中路”,用“束发”形容年轻的时光,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孤灯忆盛年”,用“孤灯”来象征孤独寂寞的生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