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南斋暮,魂消默坐中。
贱贫长作客,愁病欲成翁。
窗洒侵灯雨,庭翻走叶风。
山妻犹解事,未遣酒樽空。

【注释】

雁过南斋暮:雁,指秋去南方的大雁;南斋,诗人的书房;暮,天黑的时候。

魂消默坐中:魂销,形容愁思萦绕,心神恍惚;默默,沉默地坐着;中,内心之中。

贱贫长作客:贱,低微,贫寒;客,指寄居他乡;长,常常。

愁病欲成翁:愁病,形容忧愁和疾病缠身;成翁,快要成为老人了。

窗洒侵灯雨,庭翻走叶风:窗外雨点打在窗户上,仿佛是雨水洒在灯火上(“窗”一作“檐”),庭院中树叶被风吹得翻飞,好像是树叶被风带走了。

山妻犹解事,未遣酒樽空:山妻,山里的妻子;解事,理解事情;遣,送;酒樽,酒杯;空,空着。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大历三年(768),时作者任夔州司马。诗中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忧患不遇的情怀。全诗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六十六字。第一联两句,第二联六句,第三联四句,第四联四句。

“晚坐南斋写怀”,点明题旨,说明这是一首抒发自己羁旅之思的作品。“雁过南斋暮”,“晚坐南斋”是时间地点,“雁过”是景物描写,“南斋”是主体所在,所以这一句总领全篇,为下文抒情作铺垫。“雁过南斋暮”,从空间角度写雁飞过南斋的情景,而诗人此时独坐南斋,更觉孤独凄凉。

颔联两句,由眼前之景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抒写:“贱贫长作客,愁病欲成翁。”此二句承颈联而来,“贱贫”与前两句相照应,“愁病”又与“魂销”、“默坐”相应,“欲成翁”与“欲成”相呼应,表现出一种悲凉凄苦之情。

“窗洒侵灯雨,庭翻走叶风。”尾联两句,进一步写景,写风雨之情景,以景结情。

“山妻犹解事,未遣酒樽空。”这是尾联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我虽穷困潦倒,但山里的妻子还是能体谅我的苦衷,所以她没有让我一个人饮酒自斟自饮。

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诗人任夔州司马时所作。当时作者正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诗人借写自己羁旅漂泊、忧患不遇的情怀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全诗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六十六字。第一联两句,第二联六句,第三联四句,第四联四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