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晖峰下路,树石尽垂藤。
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

【注释】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题,写;倪云林,即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书法家。因师,指作者自己,因作者曾做过和尚。因:我。

含晖峰下路:含晖峰在苏州虎丘山南,是苏州著名的景点之一。含晖峰:指虎丘山上的灵岩,因山顶有石洞,每当夕阳映照,光华四射,如“含”霞“晖”光,故名。

树石尽垂藤:树石,树木和石头;垂藤,指藤条垂下来。

欲认莓苔迹:想寻找青苔的踪迹。莓苔,长在石头上的苔藓。

相寻行道僧:想找一个正在走路的和尚。行道僧,佛教徒行走在道路上诵经修行的人。相寻,指找。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倪瓒的山水画,笔墨清润,意趣高远,素负盛誉。此诗就是题咏他的《富春大岭图》的。

首句“含晖峰下路”,写景兼抒情。“含晖峰”,指虎丘山上的灵岩,因山顶有石洞口朝西,每当夕阳映照,光华四射,如“含”霞“晖”光,故名“含晖峰”。这里既点出了题画之所,也暗示了作画者的身份。“含晖”,既是对虎丘山景色的描绘,也是对题画者身份的暗示。因为倪瓒以书画闻名于世,所以这里的“含晖”也暗喻了题者与画者的“云林”。

第二句“树石尽垂藤”,写画中景象。“树石”,指画面上树木与山石。“尽垂”,形容树枝繁茂,几乎要触及地面了。“藤”,是攀缘的植物。这句是说画面上的树木和山石全都被藤蔓缠绕着。

下面两句“欲认莓苔迹,相寻行道僧”,写画中的游人与僧人。“莓苔”,指苔藓,生长在潮湿阴暗处。这两句是说:在这茂密的树木和山石之中,我想寻找那青绿苔藓的踪迹,又想找一位正在路上行走的僧人。这里既写出了游人的闲情逸致,又暗示了画中的幽深之境。

这首诗是诗人题倪瓒的绘画之作。全诗通过对画中所绘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景象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