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南巡竟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
须知竹死愁方尽,莫恨秦人鞭赭山。
《题湘君图》的赏析
高启,字季迪,明代著名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诗文成就斐然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奔放。《题湘君图》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此诗描绘了作者对南巡未果的深切遗憾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竹和秦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译文
怅望南巡竟然不还,泪和湘雨暮斑斑。
须知竹死愁方尽,莫恨秦人鞭赭山。
注释
- 怅望南巡 - 指作者对于南巡未能成功归来感到失望和悲哀。
- 竟不还 - 表示南巡未能按计划完成。
- 泪和湘雨 - 泪水与湘地的雨水交融,象征着悲伤和哀怨。
- 暮斑斑 - 黄昏时湘江上的雨雾显得斑驳而模糊,增添了一份凄凉。
- 竹死 - 暗喻诗人对理想或事业的坚持终将消逝。
- 愁方尽 - 表达在失去后,痛苦和哀愁才得以缓解。
- 莫恨秦人鞭赭山 - 意指不要因历史上某次事件中秦地人民的不幸命运而心生怨恨。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首句“怅望南巡竟不还”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南巡失败的失望之情。接下来的“泪和湘雨暮斑斑”,不仅描述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助。
诗中通过“竹死愁方尽”这一形象,寓意了尽管面对生活的困苦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逐渐消解心中的愁绪。结尾的“莫恨秦人鞭赭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劝诫人们不要因为过去的悲剧而对未来抱有怨恨,而是应该吸取教训,向前看。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命运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时事、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