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初未仕,高节振衰谢。
读书在兹丘,萧然竹间舍。
王来有深言,留宿山水夜。
谁云南阳翁,独枉将军驾。

剡原九曲

高启诗作赏析

高启,字宗仁,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歌作品《剡原九曲》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高启对自然的热爱,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以下是对其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读

  1. 密筿覆碕岸 - “密筿”是指茂密的竹林,“覆碕岸”意味着竹林覆盖着河岸。

  2. 石穴黝而深 - “石穴”指的是岩石形成的洞穴,“黝而深”形容洞穴深邃且颜色深沉。

  3. 居人负薪归 - “居人”指村民或居民,“负薪”即背负柴火,“归”表示回家。

  4. 驻听风水音 - “驻听”意为停下脚步倾听,“风水音”指水流和风的声音。

  5. 回看莲花峰 - “回看”表示回头看,“莲花峰”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自然景观。

  6. 霭霭生夕阴 - “霭霭”形容云气浓厚,“生”在这里有产生之意,“夕阴”则是傍晚的阴影。

  7. 不有僧钟来 - “不有”表示没有或不存在,“僧钟”可能是指寺庙里的钟声。

  8. 高路谁能寻 - “高路”指的是崎岖不平的道路,“谁能寻”表示没有人能寻找到。

  9. 石洞篝火入 - “石洞”指的是山洞,“篝火”是指在洞中点燃的火堆。

  10. 石室敷床居 - “石室”指的是石头建成的房间或洞穴,“敷床”可能是指床上铺设的物品。

译文

密密的竹林覆盖着河岸,深不见底的石穴隐藏着神秘。村民们背柴归来,停下脚步聆听那来自山间、流经石间的水声。我回头望向远方,只见那莲花峰云雾缭绕,夕阳余晖下显得分外妖娆。在这寂静之中,若隐若现的钟声传来,却无人能探寻到它的源头。山路崎岖,谁又能找到那通往山顶的路径?在石洞中燃起篝火,石室中铺着草席,我独守此地,仿佛与世隔绝。

注释

密筿:茂密的竹林。
覆碕岸:覆盖河岸。
石穴:岩石形成的洞穴。
黝:颜色深沉。
归:回家。
驻听:停下来倾听。
风水音:水流和风的声音。
回看:回头看。
莲花峰:可能是某个地名或自然景观。
霭霭:云气浓厚的样子。
生:产生之意。
夕阴:傍晚的阴暗光线。
不有:没有。
僧钟:僧侣敲击的钟声。
高路:崎岖不平的路。
谁能寻:没有人能寻找到。
石洞:山洞。
篝火:在洞中点燃的火堆。
石室:石头建成的房间或洞穴。
敷床居:在床上铺设的物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