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篝火入,石室敷床居。
白云开层巅,上有丹霞书。
神仙不远人,但使粗秽除。
何必瀛洲外,茫茫问飙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日登丹阳亭诗》。全诗如下:
剡原九曲九首
石洞篝火入,石室敷床居。
白云开层巅,上有丹霞书。
神仙不远人,但使粗秽除。
何必瀛洲外,茫茫问飙车。
逐句释义:
- 剡原九曲九首:指在剡县(今浙江嵊州)的九个山谷中游览,每谷都有不同的景色和乐趣。
- 石洞篝火入:形容进入石洞后点燃篝火取暖的情景。
- 石室敷床居:形容在石室中搭床居住。
- 白云开层巅:形容云雾缭绕在山峰之巅的景象。
- 上有丹霞书:形容山间有如丹霞一样的美景。
- 神仙不远人:意思是说虽然神仙离人类很远,但是只要人们去除身上的污垢和不良习惯,就能够接近神仙。
- 但使粗秽除:只要能够去除身上的粗俗和不洁之物。
- 何必瀛洲外:意思是说不必去遥远的瀛洲寻找仙境,因为那里也有许多美好的景色。
- 茫茫问飙车:意思是说即使乘坐飙车也要去寻找美丽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公元75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时所作。当时李白正在江南游历,他在剡县游览了九个山谷,每个山谷都有不同的景色和趣味。他来到石洞中点燃篝火取暖,然后在石室内搭床休息。他看着周围的白云飘荡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之巅,心中涌起了对丹霞美景的赞叹。他想象着神仙与凡人的距离并不遥远,只要人们能够去除身上的污垢和不良习惯,就能接近神仙。最后,他感叹地说,不必去遥远的瀛洲寻找仙境,因为那里也有很多美好之处。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