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乔。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注释:用竹子制作的扁担两头都磨得发红,用来承载斧头时,常常在山涧边的石头上磨利。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为了砍伐木材而准备工具的情景。”两肩赤”指的是竹扁担,通常用于挑较重的物品,这里强调了其重量和用途。”砺斧”则是指磨锋利斧头,为接下来的砍伐工作做准备。

  2.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注释:年老体衰,但看到秋天的枯木,仍能感到砍伐的乐趣。
    赏析:这里表达了一个对比,即年纪渐长,身体不如以前强壮,但看到秋天的落叶,却依然能够体会到一种劳作的喜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劳动的深刻感悟。

  3.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注释:在寂静的山谷中,天空被白云覆盖,听不到声音只有啄木鸟的叫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山谷景象和声音,营造出一幅幽静的画面。啄木鸟的声音与周围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4.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注释:傍晚归来时希望有个伙伴同行,但前方有很多虎穴和荆棘。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孤独和危险感。老虎出没的地方往往是危险的,而荆棘则增加了行走的困难。这种描写增强了诗中的紧张氛围。

  5.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注释:长期没有进入城市,听说山上的路更加难走。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向往。长期的隐居生活可能使他远离了城市喧嚣,而选择回归山林,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同时,这也暗示了山路上的危险和不易通行,进一步突显了山林之美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危险。

整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劳动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