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
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
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
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
马惊西风笳,鸟散落日鼓。
呜呜城下水,流恨自今古。

【注释】

登城望神州:登上城墙,遥望中原。神州:这里泛指中原、祖国。

风尘暗淮楚:战乱的烟尘遮蔽了淮河两岸和楚国的大地。

睥睨:从高处看。

并吞:兼并,侵占。

百骨易寸土:一百个尸骨换得一寸土地。

禾黍地:泛指农田,泛指故乡。

雨露长榛莽:雨水和露水滋润着野草和荆棘,生长着茂密的草木。

征战场:战争的战场。

马惊西风笳:战马在西风中听到胡笳的声音而惊恐不安。

鸟散落日鼓:乌鸦在夕阳下听到鼓声而飞散四散。

呜呜呜:形容悲伤的哭声。

城下水:指城外的水,指江水。

今古:从前和现在。

【译文】

登上城楼远望中原,战乱的烟尘已将淮河两岸和楚国的大地都掩盖住了。

祖国的山河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烽火台与城墙之间连成一片,硝烟弥漫。

侵略者何时能停止他们的侵略行为?无数士兵的鲜血才换来了一寸土地!

过去是丰收的田野,现在却是荒芜的土地,雨水和露水滋润着野草和荆棘,生长着茂密的草木。

没有看到战争的战场,怎能了解边地人民的苦难呢?

战马在西风吹拂下听到了胡笳的声音,感到惊恐不安;乌鸦在夕阳下听到鼓声后,纷纷逃散四散。

城外的水声悲凉凄切,流经古今,令人悲痛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国事的忧虑之情。全诗以登城为引子,写尽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关注。首句“登城望神州”,直接点题,表明了自己登城的目的。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战地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不满情绪。“风尘暗淮楚”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战火纷飞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百骨易寸土”、“那知边人苦”这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和对百姓的同情。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溺于个人的情感之中,而是转而关注国家大事。“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这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希望国家能够强盛,不受外敌侵扰。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地风光,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诗人通过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