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逗明月,散乱成清影。
流藻舞波寒,惊虬翔壑冷。
云来稍欲翳,风动纷难整。
圆魄忽西倾,愁看堕空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

“疏林逗明月,散乱成清影”意思是:稀疏的树林间点缀着明亮的月亮,散乱成一片清冷的影子。“疏林逗月”,写景,描写月光洒落稀疏的林中;“散乱成清影”,写意,表现月光的斑驳和林中的寂静。

“流藻舞波寒,惊虬翔壑冷”意思是:流动的水中藻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激起水波一片寒冷。惊动了潜藏山涧的龙,腾空而起,飞向深谷中。这里以“流藻”“惊虬”两个动态的景物衬托出山涧的幽静,表现山涧的清凉。

“云来稍欲翳,风动纷难整”意思是:云雾渐渐飘来,稍微遮住了月光。风一吹,云彩翻卷不定,难以整理。这句诗通过写“云”“风”这两个自然现象,烘托出环境的幽静与寂寥。

“圆魄忽西倾,愁看堕空境”意思是:圆圆的月亮忽然向西倾斜,我愁苦地观看它从高空坠落到地面。这里运用“圆魄”“空境”两个意象,形象而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

译文

稀疏的树林间点缀着明亮的月亮,散乱成一片清冷的影子。

流动的水中藻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激起水波一片寒冷。惊动了潜藏山涧的龙,腾空而起,飞向深谷中。

云雾渐渐飘来,稍微遮住了月光。

风一吹,云彩翻卷不定,难以整理。

圆圆的月亮忽然向西倾斜,我愁苦地观看它从高空坠落到地面。

赏析

首联写月下之景。“明月”点明时间,为全诗定下基调,“疏林”则渲染了环境氛围。“逗”字写出了月光洒落稀疏的林中的景象,也写出了林中之月明亮、清澈的特点。

颔联写月色下的流水。“藻”、“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之下,水底藻类摇曳生姿、波纹荡漾的美景,“寒”一词,更将整个场景笼罩在一个清冷的氛围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幽静之美。

颈联写云影月色的变化。“欲”字表现出云影移动的速度之快,似乎随时都会消散;“翳”字则写出了云影遮掩月光的景象。“风”和“乱”两字则写出了风势之大,使得原本静止不动的云影变得动荡不安,难以收拾。

尾联写月夜之景。“西倾”一词写出了月亮逐渐西斜的景象,而“空境”则暗示了月亮坠落后留下的空旷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画卷。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月夜景色。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