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乏山林骨,欣逢大隐人。
时参言外意,己识相中身。
斜月前溪水,微风别浦津。
青山谁可住,春入柳条新。

这首诗是诗人与盛希道太史在玄学方面进行交流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于玄学的理解。

首句”愧乏山林骨”,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缺乏山林中人的特质,这可能指的是他对玄理的领悟和理解不够深入。

第二句”欣逢大隐人”,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大隐人的欣喜之情,他可能在玄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第三、四句”时参言外意,己识相中身”,诗人在谈论玄理时,时常能参透言外之意,他自己也能理解玄理的核心。这里的“言外意”和“相中身”分别表示超出言语之外的深意和玄理核心。

第五句”斜月前溪水,微风别浦津”,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斜月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上,微风吹过别浦(渡口)的水面。

第六句”青山谁可住,春入柳条新”,诗人感叹青山之中无人可以居住,春天已经来到了,柳树的新芽嫩绿生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玄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玄理的理解。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和对玄理的探讨,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玄学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