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早橘收迟,硕果幽芳又一时。
未用千头当万户,只愁无酒负新诗。
薰风五月黄金颗,畏日南邻白雪篱。
欲起三家问书法,春秋何例合修辞。

【注释】

五月廿七日雨后过山居观屏间所留橘实更丰肥而色回葱茜诘旦南邻致白菊一本三花灿然皆异也赋诗纪之

五月二十七日,雨后经过山中居住的地方,看见墙上挂着橘子。

菊花开得早,橘子收得晚,硕大的水果散发着幽香,这是又一个丰收的时节啊。

不用一千头当万户,只愁无酒负新诗。

薰风五月黄金颗,畏日南邻白雪篱。

欲起三家问书法,春秋何例合修辞。

【译文】

五月二十七日,雨后天晴,我路过山中人家,看见墙上挂着许多橘子。

菊花比梅花先开,橘子比桃子晚熟。硕大的果实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这是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啊。

用不着一千头牛来换一户农家的田产,只是担心没有美酒来配得上新作的诗篇。

五月的熏风像黄金一样珍贵,怕太阳炙烤着南边的邻居家的篱笆。

想要起身到这三家去询问他们的书法造诣,不知道春秋两季怎样用语言表达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五月下旬经山中故旧的住宅时所作。诗人在山居观览到墙挂的黄橙和南邻送来的白菊,于是即景赋诗一首。

首句点明时间是五月二十七日,雨后初晴,说明诗人是在傍晚时分来到山居的。接着写山居中的景致:墙上挂满了黄橙,这是作者从窗前看到的;南邻送给了他一株白菊,这是作者从门缝里看到的。“更”字表明这种景象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可见他与这些植物结下了很深的情感。

颔联紧承上文。诗人首先说:“未用千头当万户,只愁无酒负新诗。”意思是说,用不着那么多粮食来换一家人家的田地,只是担心没有美酒可以陪得上新作的诗歌。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将“千头”和“万户”都换成了“千头”和“百户”,意思是说,即使有千亩良田,也换不了一家人家的田产。同时,诗人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只愁无酒负新诗”,意思是说,即使有千亩良田,也换不了一壶好酒,因为那壶酒正好可以用来陪得上新作的诗歌。诗人在这里既表达了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又表现了他自己的清高、孤傲。

颈联进一步展开。“薰风五月黄金颗”一句,是说五月熏风像黄金一样珍贵;“畏日南邻白雪篱”一句,是说南邻怕烈日炙烤着篱笆。两句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五月的熏风和烈日的特点。

最后一联则是议论。诗人在结尾处提出了两个问题:“欲起三家问书法,春秋何例合修辞?”意思是说,想要起床到这三家去询问他们的书法造诣,不知道春暖花开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们呢?“春秋”指代《春秋》这部史书。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不知道春天温暖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们呢?“例”指常规。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不知道平常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创作背景】

此篇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至十二年(1185年)之间。当时诗人因政治上不得志,退居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