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竹树夹溪深,一雨初晴长绿阴。
真意倘违空老大,野芳虽少亦山林。
好风似旧穿高榻,流水如知绕素琴。
东去大江知到海,为谁烟浪送归心。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竹树的声音,也形容风力很大。

夹溪:两岸。

空老大:徒然衰老,没有生机。

野芳:指野草。

好风似旧穿高榻:好风吹着古时所设的高床(一种古代的坐具)。

流水如知绕素琴:水声仿佛知道琴声在流动,绕流而过。

大江:长江。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议论发端,颈联转写自己,尾联写望海之情。

起句“萧萧竹树夹溪深”,是诗人登高临眺的第一眼所见。雨后春笋,竹林翠绿,竹叶沙沙作响,溪水潺潺流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给诗人以美的享受。次句“一雨初晴长绿阴”,进一步描写了这一美景。一场春雨过后,山青水秀,竹木葱郁,绿荫覆盖着溪岸,显得十分幽雅。这两句都是写景。

第三、第四句“真意倘违空老大,野芳虽少亦山林”,是议论发端。作者认为,如果真意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就会像那些徒然衰老而无所作为的人一样;即使是野花很少,但它们也是山林的一部分啊!这是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体悟。

第五、第六句“好风似旧穿高榻,流水如知绕素琴”,则是诗人的自画像。他喜欢坐在高床上听那流水声,就像听琴一样悦耳动听。这里,诗人把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比作听琴,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东去大江知到海,为谁烟浪送归心?”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浩渺的大江向东奔流,一直通向大海。这使诗人联想到家乡的亲人,不禁想起了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此时,诗人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然而,他却没有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而是用一句“为谁烟浪送归心”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情感。这既是对家乡亲人的深情怀念,也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感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真,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