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雪鬓病馀深,半倚蓬笼尚拥衾。
教子挥金酬国手,抱孙低语调乡音。
恐惊旧日回明镜,喜是今朝捧御簪。
重觅斑衣补春酒,长笺题遍鹤飞吟。

【注释】

萧萧:形容白发。

病馀深:因病而身体虚弱。

团圞(yuàn):古代的一种头饰,用玉制成圆球形。

抱孙低语调乡音:指抱着孙子,低声细语地教他说话。乡音,方言。

恐惊旧日回明镜:怕惊扰了往日的镜子。

喜是今朝捧御簪:高兴的是今天能捧起皇帝赐下的玉簪。御簪,帝王所用的装饰品。

重觅斑衣补春酒:重新找来斑衣补上春酒的空缺。

长笺题遍鹤飞吟:在长笺上都题满了“鹤飞”二字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母亲在病后,抱着孙子,在庭院里散步,一边教孩子学说话,一边吟诗的情景。全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首句“萧萧雪鬓病馀深”,描绘了母亲的白发和她因病而体弱多病的情况。这里的“萧萧”,既形容了母亲的白发,也暗示了她因疾病而消瘦的身姿。“雪鬓”,即白色的头发,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白发。“病馀深”,则点明了母亲因疾病而身体虚弱的程度。

次句“半倚蓬笼尚拥衾”,进一步描绘了母亲病后的生活状态。她虽然已经半倚在床上,但仍紧紧抱着被子,仿佛在寻找一种安慰。“蓬笼”,即草编的床帐,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生活环境。“尚拥衾”,则表明母亲仍然保持着一种依赖的状态。

三、四句“教子挥金酬国手,抱孙低语调乡音”,展现了诗人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互动。诗人在这里不仅赞美了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更通过母亲与孙子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五、六句“恐惊旧日回明镜,喜是今朝捧御簪”,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诗人在这里不仅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更通过对比现在的生活情境,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最后两句“重觅斑衣补春酒,长笺题遍鹤飞吟”,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通过长笺上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母亲与孙子之间的互动,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珍视、对亲情的珍惜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