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孤亭迥,昼长花影迟。
蒹葭飞白鸟,杨柳啭黄鹂。

注释:

初夏五首

野旷孤亭迥,昼长花影迟。

蒹葭飞白鸟,杨柳啭黄鹂。

注释: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唐代天宝年间(742-756)所写的。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通过“野旷”、“花影”等词语,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白鸟”、“黄鹂”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初夏时分,田野空旷辽阔,一座孤零零的亭子显得格外醒目。白天的时间很长,花儿的影子也变得迟缓起来。

芦苇丛生的河岸上,一群白色的鸟儿正在飞翔;柳树成荫的地方,黄鹂正在欢快地鸣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开篇两句“野旷孤亭迥,昼长花影迟”,诗人用“野旷”一词来形容四周开阔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宽广与辽远。接着,他通过描述“孤亭”和“昼长”这两个细节,展现了夏日阳光下的宁静之美。

“蒹葭飞白鸟”,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芦苇丛生的河岸上一群白色的鸟儿比作是在空中飞翔的白鸟。这样的描写,不仅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也增添了诗意。

最后一句“杨柳啭黄鹂”,则是对春天的延续。黄鹂的鸣叫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与杨柳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