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初开绿野堂,偶置屏石增清光。此屏来自万里道,产向滇南山水乡。
点苍秀色多烟景,云雾重重玉龙隐。星斗高侵太白峰,海天常拂扶桑影。
疑有阴阳变晦明,卧游坐对俱峥嵘。若非黑白分明见,必是丹青点缀成。
猗予少日多游兴,今已白头寻蔗境。爱月时登庾亮楼,归田重理陶潜径。
摩挲此石得大观,羲娥来往双转丸。独倚岩峦酒醒后,便觉空同眼界宽。
微茫云外见新月,晃漾峰头馀积雪。长夜高堂如有神,衣冠满座皆含冽。
多君珠玉罗胸中,落笔宛有唐初风。为我石屏歌一阕,安得持献天子明光宫。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模仿古代诗人开垦绿野堂,偶然放置屏石来增加清光。这块屏石来自万里道,产在滇南山水乡。
点苍山秀色多烟云景色,云雾重重玉龙隐。星斗高侵太白峰,海天常拂扶桑影。
疑有阴阳变晦明,卧游坐对俱峥嵘。若非黑白分明见,必是丹青点缀成。
我年轻时喜欢游览,现在已白头寻蔗境。爱月时登庾亮楼,归田重理陶潜径。
摩挲此石得大观,羲娥来往双转丸。独倚岩峦酒醒后,便觉空同眼界宽。
微茫云外见新月,晃漾峰头馀积雪。长夜高堂如有神,衣冠满座皆含冽。
多君珠玉罗胸中,落笔宛有唐初风。为我石屏歌一阕,安得持献天子明光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屏石,通过对屏石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首句“效古初开绿野堂”,意思是效仿古人开垦绿野堂的场景。这里用了一个“效”字,表明作者并不是直接描绘屏石,而是借鉴了古人开垦绿野堂的情景。接着,“偶置屏石增清光”两句,描绘了屏石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清光。这里的“屏”字,既指屏风,也指屏石。而“增清光”则表达了屏石给画面带来的清新之感。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屏石的景色。其中,“点苍秀色多烟景”一句,用“点苍”二字来形容屏石所在的地理位置,同时“多烟景”则暗示了屏石周围的环境。而“云雾重重玉龙隐”一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屏石周围的云雾比作玉龙,形象地描绘出了屏石周围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四句,继续描绘了屏石的景观。其中,“星斗高侵太白峰”一句,用“星斗”来形容屏石周围的星星,而“太白峰”则是指庐山的山峰。这样的描绘,使得屏石周围的景色更加迷人。紧接着,“海天常拂扶桑影”一句,则通过“海天”、“扶桑”等意象,描绘出了屏石周围的海洋与天空,以及太阳从大海上升起的景象。
在这部分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等,使得整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同时,这些修辞手法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屏石周围壮丽的景色之中。
最后四句,则是对作者自己情感的抒发。其中,“疑有阴阳变晦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疑惑和感叹;“卧游坐对俱峥嵘”一句,则描绘了作者在屏石周围游玩的情景;“若非黑白分明见”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黑白分明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安得持献天子明光宫”,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将自己的作品献给皇帝的憧憬和期望。
这首诗整体上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屏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此外,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