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有书未能读,暮年好书读不得。
岂惟簿领少馀间,两眼冥蒙泪旋拭。
帘前见物私自怜,雾里看花惯曾识。
忆昔家住东海滨,世务耕农寡文墨。
勉勤诵习起家门,每事收藏节衣食。
一从观国上皇都,十载具官充史职。
长安朋辈心多同,古典探搜事尤力。
荆文丞相宋熙丰,国监遗文旧尝刻。
猗予谬司六馆成,手许校磨工未即。
当今楔枣称吴中,唐模宋板俱奇特。
是非本定空爱憎,报复何穷恣翻覆。
文章功业两难朽,治乱兴亡三太息。
苏州太守古邺侯,贻我远胜黄金亿。
楼船风雨满章江,把玩新编坐相忆。
吴中新刻临川集甚佳。双江聂文蔚持以见赠,携之舟中开帙感怀寄诗为谢
这是诗人对友人赠送的临川文集的感谢之情。临川,是作者曾祖父临川王某在南宋时期所建的一个郡县,所以“临川”是作者祖辈居住的地方,也代表着作者的故乡。聂文蔚,字君玉,是当时著名文人,也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苏轼交往密切,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互相切磋琢磨,因此他的诗文风格与苏轼相近,这也是他能将苏轼的《临川集》带至自己身边的原因。
少小有书未能读,暮年好书读不得。
年轻时读书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如愿,而到了晚年,又因为种种限制不能阅读心爱的书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读书情况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读书人的困境和无奈。
岂惟簿领少馀间,两眼冥蒙泪旋拭。
不仅仅是因为公务繁忙没有时间阅读,还有可能是因为视力不好,只能流泪擦去。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因工作繁忙而导致无法阅读书籍,再加上视力不佳的双重困扰。
帘前见物私自怜,雾里看花惯曾识。
当看到帘前的景物时,他会情不自禁地感到伤感;对于雾里看花这种朦胧的美,他已经习以为常,知道它并不真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虚幻美的一种淡然态度。
忆昔家住东海滨,世务耕农寡文墨。
记得当年我家住东海边,那时的生活主要是务农和从事农耕活动,很少有时间阅读文字。这句话回忆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勉勤诵习起家门,每事收藏节衣食。
尽管生活艰辛,但家人还是鼓励我勤奋学习,从书中汲取知识和智慧,以此来改善生活条件。这句话描绘了作者为了改善生活而努力学习的情景,也体现了家人对他的关爱和支持。
一从观国上皇都,十载具官充史职。
自从我来到京城后,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官员的职务,负责历史记载的工作。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朝廷中的工作经历,也表现了他对历史的热爱和责任感。
长安朋辈心多同,古典探搜事尤力。
长安城的文人朋友们思想观念相同,他们都热衷于探索和研究古典文献,特别是那些涉及国家大事的历史事件。这句话描绘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学术交流气氛,也反映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荆文丞相宋熙丰,国监遗文旧尝刻。
荆文丞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经负责过国家监制的古籍出版工作。这里的”国监”是指国家对古籍出版的监管,而”遗文”则意味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句话提到了荆文丞相负责过的古籍出版工作,也暗示了这些书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猗予谬司六馆成,手许校磨工未即。
我在朝廷中担任官职,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去。在这里,”谬司六馆”指的是参与管理六部馆阁的工作,而”手许校磨”则是说有机会亲手进行书籍的校对和打磨工作。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朝廷中的职责以及他参与图书修复的经历。
当今楔枣称吴中,唐模宋板俱奇特。
如今苏州被誉为吴中地区,这里的唐模、宋板的书法作品都很独特。这句话提到了苏州地区的文化特色,也表明了作者对苏州文化的赞赏。
是非本定空爱憎,报复何穷恣翻覆。
是非本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被感情影响而产生偏见或仇恨;报复也应该有限度,不能过于放纵自己的情绪。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关于情感处理的观点: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事物,不要被情绪左右。
文章功业两难朽,治乱兴亡三太息。
文章和事业虽然能够流传千古,但它们的不朽性是有限的;治理国家、经历战乱、见证兴盛与衰败都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这三句话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苏州太守古邺侯,贻我远胜黄金亿。
苏州太守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馈赠让我受益匪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太守慷慨解囊的感激之情。
楼船风雨满章江,把玩新编坐相忆。
楼船上飘荡着风雨,我独自坐在船上把玩着新编的诗歌。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船上欣赏诗歌的场景,也表达了他与朋友离别时的思念之情。